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台湾与海西金融合作前景分析

    作者:沈中华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摘要:本文首先概括台商在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情况,然后介绍海西经济的发展,接着对台湾金融与福建金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最后为加强台湾与海西金融合作提出建议。

    海西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它面对台湾,邻近港澳,范围涵盖广东东部、江西东南部地区及浙江南部,与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结合了福州、厦门、泉州等重点城市形成繁荣的经济综合体。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投资最为密切的地区之一,有别于一般行政区的划分,具有独特的“五缘”优势。

    一 台商在海西经济区的发展

    海西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在经济上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产业结构以服装、鞋业等轻纺工业为主,而福建省从80年代末也开始兴起相同产业;后来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电子、石化、机械等产业,如今这些产业也成为海西经济区的重点产业。因此可以说,海西经济区复制了台湾产业的发展之路。

    表1为台商投资大陆不同时期的地域分布。改革开放以来,台商投资大陆经历了三波热潮:第一波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主要发展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福建省是此一时期台商投资的主要区域;第二波热潮始于90年代初期,紧邻香港的广东省(特别是东莞市)成为这一时期台商投资的首选地,投资领域转向以石化和重化工等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第三波热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主要投资以电子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省成为台商投资增长最快的省份。

    表1 各时期台商投资大陆的地域百分比分布

    现在,第四波(2009年)台商投资热潮已出现端倪,台商投资的新目标转向新兴服务业。随着区域均衡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期两岸签署MOU、ECFA等正式协议,逐步进入“大三通”时代,海西的经济发展再度面临“边缘化”问题。

    透过表1可以发现,近十年来,台资企业有由福建向其他地区转移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产业链问题。由于福建省产业链较短,上下游配套能力偏弱,是产业集群效应不强造成的。第二是资金问题。而台商资金到福建投资,必须自成体系,投资成本高,无形中弱化了福建省对投资的吸引力。第三是基础建设问题。福建省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特别是交通网络发展总体水平仍落后于一般经济发展需求。

    而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加强海西地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了铁道部投资1000多亿修建温福、福厦等数条大铁路;交通部也在福建省兴建了多条高速公路、港口建设项目。铁路、城镇干线、公路、航空四大交通网正在加速编织。

    二 海西经济发展

    从区域经济体角度分析海西经济区金融发展现况,现阶段福建省人口略多于台湾,约3600万(如表2所示),主要经济金融指标皆落后于台湾地区,而特点是台湾有知识、技术、金融优势,而海西有市场及快速增长的优势。由福建省和台湾地区组成海峡经济特区,其经济金融总量将会超过“珠三角”,且有机会与“长三角”规模相当,将成为另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区,也促使双方与国际接轨,其经济及金融地位将更加突出。

    表2 福建省各年份总人口及变化

    首先,我们看海西经济区内福建与台湾经济的比较。从表3经济数据统计来看,就总量而言,2009年台湾地区GDP约为福建省的2.54倍,但就成长率来看,2007~2009年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速度却只有同期福建省增长速度的3/4(福建为12.03%,台湾为9%)。福建2009年人均GDP(国内生产毛额)约为33000元人民币,仅有山东人均GDP的九成,更仅有广东、江苏、浙江人均GDP的七成,上海的四成。以经济总量而言,长、珠三角占全国一半以上,因此,福建的未来发展要充实基础建设,除了现有的国有金融体系,再鼓励引入外资或民间金融机构,将会是海西区发展的重点,成长空间仍很大。2009年台湾地区银行业存贷款总量分别为福建省的6.83倍和7.33倍,但2007~2009年台湾地区存贷款增速也不及同期福建省增速的三分之一。台湾地区的保险业和证券业大幅领先于福建省,2009年台湾地区保费收入和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分别为同期福建省的24倍和42倍。

    表3 2009年各省份GDP总量及增长率

    其次,从表4及图1我们可以发现福建省三大产业的产值变化。第一,就时间趋势的增量来看,2000~2009年,第一产业指标农、林、牧、渔业比例逐年递减,而视为新兴服务业的第三产业指标却逐年递增。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10.7:49.1:40.2调整为2009年的9.7:49.1:41.3。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不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