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新契机

    作者:谢明辉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摘要:本文首先概括台湾发展现况,然后介绍“十二五”规划带来的两岸经贸新契机,再探讨闽台合作的建构,最后从产业观点和区域发展两方面对“十二五”期间两岸经贸合作新契机进行总结。

    一 台湾发展现况

    直到2008年马英九上台,台湾方面重新调整两岸政策,两岸关系回温,台湾产业及经济发展才重新把握住大陆真正成为世界财经中心前的最后契机,朝向互利共荣的方向发展。因而有所谓“六大新兴产业”的规划与推动,借由台湾既有的科技产业优势,带动并结合新兴产业如生化、环工、服务与文创等产业的投资,重新打造台湾产业结构,有效运用台湾产业环境与特质,争取更高附加价值;另外,依靠大陆广大的市场,增加需求,使新兴产业能生根茁壮,走向世界。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悄悄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实。近年更将全球化与地方化结合,也就是“全球在地化”。

    过去“国家竞争力”的论点在全球在地化的影响下,逐渐淡出产学界目光,取而代之的是“区域发展”及“城市竞争力”的论述。为了在全球保持竞争优势,“大都会区”的发展潮流已成为最热门的方式,过去以国界为限、以国家为单位的发展模式已不适用。

    而台湾在经历了2008年的再次政党轮替以及全球金融海啸后,目前又面临经济发展的十字路口。大陆经济快速崛起已是有目共睹,也由于近十年台湾经济停滞,厂商面临经营困境,纷纷出走,或是衰退。“产业转型”的呼声越来越高,但台湾在有限的资源及稠密的人口双重压力下,唯有遵循“精准”与“快速”两原则,才能够有效解决现存的社会问题,为台湾长远发展奠定根基。相关详尽论述已在聂建中教授所撰一文内看到,于此不再赘言。

    (一)台湾经济奇迹

    台湾,又称“宝岛”、“鲲岛”。位于亚洲东部,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人数达636人,人口密度排名世界第11位。台湾历史渊源悠久,首次出现于陈寿所著《三国志·吴书·孙权传》中,当时称为夷州。与福建省沿海平均距离约200公里,而台湾海峡最狭隘处,也就是福建平潭岛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有68海里,约126公里。台湾是东亚岛弧的中心,身处亚太经贸运输重要枢纽的战略要地,自明清以来一直被外国所觊觎,先是葡萄牙率先发现,西班牙、荷兰随后跟上,一直到后来的日本,均殖民或统治过台湾,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台湾从1940年代光复算起,直到21世纪初,共经60余年。1952~2010年经济总量从16.82亿美元增加到4507.62亿美元,人均GDP由197美元扩大到18534美元,出口贸易额由1.16亿美元扩增到2746.42亿美元,进口贸易额由1.87亿美元扩增到2513.95亿美元。

    台湾近代的经济发展历史,一直以来,总为众人津津乐道,加上过去世界所认同的“亚洲四小龙”称谓,尽管后来被所谓的“金砖四国”所取代,但丝毫无损其“传奇”般的色彩。

    成功大学黄清贤教授大略将台湾经济发展分为六个时期,1950年代的求生期、1960年代的复原期、1970年代的起飞期、1980年代的调整期、1990年代的成熟期、2000年代的全球化期。分述如下。

    (1)1950年代的求生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百废待举,经济设备不是遭到轰炸,就是因战乱废弃,因此此时期的第一要务是重建经济秩序。国民党迁台后的重大措施之一,就是币制改革,有效抑制可能失控的通货膨胀,使得后续建设得以推展。

    (2)1960年代的复原期:在生产已大略恢复到日据时代的最高水平后,开始推动轻工业出口扩张,重点是发展劳动密集的出口导向产业,利用台湾的低廉劳力,拓展国际市场。为达此目标,积极改革外汇与租税制度。因此,在1960年制定“奖励投资条例”,1966年更在高雄港区成立台湾的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此时期的首要目标是推动拓展对外贸易、吸引工业投资、引进最新技术、增加就业机会等。

    (3)1970年代的起飞期:由于运用低廉工资的竞争优势,出口快速扩张,带动机器设备和中间原料的需求,也大幅改善了生产结构。加上多年工业化后,企业管理方式明显改善,产业技术也更为先进,因此这个时期的目标转变为发展较高层次的基础工业与重工业。

    (4)1980年代的调整期:在成功的外贸政策推动下,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总体经济失衡日益严重,所以这个时期的政策主轴转向推动经济自由化,希望透过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导正各项失衡问题;据此,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公营事业民营化等政策被实施,积极放宽管制与保护。

    (5)1990年代的成熟期:随着经济发展成熟,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