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
2012年对我国来讲是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要审视2011年的经济发展中是如何贯彻“十二五”规划要求的,从实际情况看,2012年应成为“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的关键性年份,本文拟从这个问题角度作出政策选择。
一 用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评价经济发展
在评价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时,常讲“经济向宏观调控要求的方向走”,它是依据经济增长速度短期回调仍处高位;价格总水平走高,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外贸出口和进口逆差下降,但外贸增速仍较高;加上投资增长相对平缓,消费稳中有升,民生状况继续改善等因素作出的判断,就通常的经济发展而言,或许这样的判断可以理解。但对“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转型要求而言,需从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的角度来评价经济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难度大
2010年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有所加大,主要是因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所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是暂时性的短暂措施,时效随着2010年的过去就结束了,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加大,而且这些落后产能多为过剩产能。
进入国家公布的淘汰名单尚未淘汰完,实际上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许多未进入该名单,是隐蔽性的,如果从环保、技术等指标看,也应进入淘汰名单,但一旦要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业的政策,可能会影响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的项目跟上去,经济发展速度会受影响。这不仅使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困难,而且反弹压力增大。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大事,其涉及体制和政策措施的完善配套,要用市场机制和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不仅仅是行政干预。
节能减排的压力大
落后产能的存在和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是电力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11年能耗增速的实际水平看,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单位GDP能耗减少目标的完成压力很大,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进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有的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进入加快发展期。当前的情况是各地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情况很不平衡,除少数地区取得一定进展外,大部分地区还在探索新的模式,既要掌握更多的创新核心技术,又需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完善。
需要提出的是大量的已有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更显迫切,对这方面的重视要加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又要创新现有产业,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2012年的政策选择中至关重要。
二 适宜的经济发展速度选择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世界处于前列,一定程度上起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引以为自豪的成就。关键在于今后高速发展是否有可持续性,我们是否还应选择这样的发展模式。从我们的研究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束缚经济发展的体制和制度因素被打破,我国的生产力得到解放,长期经济发展潜力和新动力的结合,使中国经济得以享受工业化的后发性利益,得以利用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我国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优势,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占据了有利地位,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我国的后发性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是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资源和能源条件的限制,高速的GDP增速难以持续。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总体收入水平会相应提高,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消失,这是各国发展的规律。同时,从享受后发性利益的角度看,也会有时效,至于这个时期有多长有不同的研究意见,第一种是还有约10年,至2020年;第二种是还有约5年,至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第三种是还约有3年左右的时间。在这里我们不去比较它们的依据,而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哪种研究,我们享受后发性利益的有效时间都不多了,因为我们需要有经济发展的转型时间。届时我们不能靠投资、靠外需、靠引进技术发展,而是要同时靠消费、靠内需、靠创新发展,这不是我们是否要高速发展,而是说高速发展难以持续。这也是我理解的“十二五”规划,之所以要确定科学发展是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是主线的深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