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
一 经济近况
全球经济在2010年恢复正增长,但各地复苏的步伐迥异。内地经济持续有强劲表现,继在2010年录得10.4%的增长后,在2011年上半年进一步按年扩张9.6%,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另外,困扰着各个先进经济体的不明朗因素似乎有增无减。尽管日本事故对区内[1]乃至全球供应链所造成的短暂干扰已逐渐减退,但美国经济继续受失业率高企、楼市低迷及去杠杆化过程所拖累,复苏过程出现后劲不继的迹象。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就国债上限的争议亦令市场重新关注美国的财政状况。在欧洲,主权债务问题自第2季开始再次成为市场焦点,市场对危机蔓延至其他较大欧洲国家的忧虑加剧。同时,全球食品及商品价格持续高企,中东及北非地缘政局未明朗,继续对全球经济构成威胁。至于新兴亚洲国家,虽然大部分因基调良好而仍然保持不俗增长,但过去一年为压抑通胀而连番收紧政策,相信未来增长动力亦会略为减慢,尤其是在先进经济体复苏乏力之际。
香港虽然面对全球经济各种不明朗因素,但本港经济在稳固基础和国家蓬勃发展的支持下继续稳步增长。本地生产总值上年实质增长7.0%,而2011年上半年也有6.3%的扩张。不过,经季节性调整后按季比较,本港经济在2011年第2季实质轻微收缩0.5%(见图1),是自2009年第2季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主要是由货物贸易表现受挫和第1季的比较基数特别高所致。
图1 香港经济在2011年第二季略为放缓,但仍然稳健
从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环比情况来看,本地生产总值各组成部分表现不一(见图2)。一方面,货物出口在2011年首季按季跃升14.4%后,在第2季因日本地震事故的短暂干扰和多个出口市场增长放缓而急跌11.1%。另一方面,私人消费连续9个季度录得正增长,而服务输出在较高比较基数下也仍然有不俗表现,主要是受惠于访港旅客持续增长和金融服务业畅旺。
图2 除货物出口外,本地生产总值各组成部分表现理想
(一)对外贸易
香港整体货物出口继2009年因年初全球贸易往来下滑而实质锐跌12.7%后,于2010年显著反弹,按年增长17.3%(见图3)。不过,踏入2011年,受日本事故短暂影响环球和区内供应链,以及多个出口市场增长放缓所拖累,货物出口在第2季明显减慢。具体而言,输往美国的出口在连续5季显著增长后,在第2季回跌。尽管占整体货物出口往欧盟约1/4的德国市场表现强劲,输往欧盟的出口亦录得轻微跌幅(见图4)。至于亚洲市场方面,日本经济受3月地震严重打击,输往日本的出口在地震后急挫。输往内地的出口录得温和跌幅,而输往多个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出口则持续录得可观增长。
图3 货物出口增长在2011年第2季显著回落(与一年前同期比较的增减率)
图4 亚洲区内贸易大致保持畅旺,但美国和欧洲市场持续疲弱
图5 服务输出继续保持不俗增长
相对于有形贸易,无形贸易保持理想表现。服务输出继上年实质按年跃升15.0%,在2011年首两季分别进一步录得9.3%和7.8%的快速增长(见图5)。在访港旅客数目上升带动下,旅游服务输出成为服务输出的主要增长动力。由于集资活动、跨境融资和其他商业活动畅旺,金融及其他商用服务输出亦继续强劲增长。然而,与贸易有关的服务输出(主要是离岸贸易活动)和运输服务输出的增幅在第2季则相对温和,反映了商品贸易和货流的较疲弱表现。
(二)内地因素
随着香港与内地经济进一步融合,本港经济越加受惠于内地的蓬勃发展。虽然内地经济在宏观调控下最近轻微减速,但仍保持稳健较快增长,为香港经济提供有力支持。2011年首8个月,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占总体出口的份额达52.6%。内地进口需求持续强劲,是香港货物出口的其中一个主要增长动力。
祖国的蓬勃经济增长亦惠及香港的金融业。人民币贸易结算计划自2010年扩大后,香港的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较2010年下半年跃升135%至2011年上半年的8040亿元人民币。随着投资者和发行商的层面扩阔,上半年人民币债券的发行总额达436亿元人民币,已超逾上年的总额。此外,内地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继续担当重要的角色。截至6月底,共有610家内地企业(包括164家H股公司、103家“红筹”公司及343家民营企业)在本港的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占本港上市公司总数的42%及总市值的56%。在上半年,与内地有关的股票占香港交易所股本证券成交额的65%及集资总额的40%。以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