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
一 哈尔滨科技创新城项目建设背景
科技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科技事业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引下,取得了丰硕成果。首先,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无论在专利授权量上还是国际科学论文量上都有较大幅度增加;其次,科技资源总量快速增加,主要体现在国家社会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中心的增加等;再次,其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国家高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且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详见图1;2010年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10万亿元以上,产品出口额已达2648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已达88个,且孵化器企业发展迅速,从图2中可以看出,2010年我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达20%以上;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图1 国家级高新区近4年数量变化情况
图2 2010年我国主要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速
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不仅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针对“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规划,特别要推动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建设,尤其是科技园区建设。通过积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国家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产业集群发展,以此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本建设。
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建设发展战略要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的建设。在科技发展创新领域,黑龙江省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4000亿元,两项经济指标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95%和200%。根据黑龙江省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在科技发展领域,黑龙江省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最主要的体现为体制机制不灵活,科技及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针对这种情况,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动用全省力量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其中,“八大经济区”之一的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就包含了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开发建设项目。2009年11月3日,中共哈尔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全新的城市发展新战略构想,即“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其中“北跃”即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先导,发挥哈尔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通过在松花江江北搭建创新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以此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寻求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的同时,实现江北快速发展,把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集生态、科技、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作为全国首批27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的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肩负了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的历史使命。
针对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园区建设,黑龙江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倾斜。具体的政策,如黑龙江省2011年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支出中的财政预算,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升15.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80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0%以上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科技创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平台建设也是哈尔滨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区位优势显著,是东北北部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核心城市,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对俄开放的最大窗口。其明显的区位优势,使得发展空间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然而近些年来哈尔滨城市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哈尔滨城市发展空间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慢,生活品质有所下降以及生存和发展空间的狭隘。哈尔滨市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即使在东北城市中,也落后于沈阳、大连,经济地位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不明显,缺少引领带动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高能级发展功能的新城区,目前哈尔滨市的发展战略还过多地局限于传统的模式。
其次,哈尔滨城市发展不均衡。长期以来,哈尔滨市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