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2011年,甘肃省实现工业增加值1923.95亿元,占甘肃GDP的38.32%。近年来,甘肃年均实现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40%,工业是甘肃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主要领域。《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工业跨越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当前甘肃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工业的发展升级,而其直接表现就是工业竞争力的持续有效提升。科学审视和准确评估甘肃省工业竞争力,对于甘肃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跨越式发展和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全面把握区域工业竞争力相关理论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甘肃省工业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甘肃省工业竞争力水平地区对比和历史对比建立基准,为有关部门全面、准确了解甘肃工业竞争力现状水平、特征问题、变化趋势等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部门出台促进甘肃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思路对策。
一 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一)区域(省区市)工业竞争力的内涵和评价构成要素
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国家、地区和企业等)在市场竞争中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按竞争主体的不同,竞争力通常可分为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工业首先是一个产业的概念,工业竞争力应属于产业竞争力范畴,结合本文区域(省区市)工业竞争力的研究角度,依据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的研究论述,本文所指的区域(省区市)工业竞争力可定义为:它是特定区域(省区市)工业产业在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表现为特定区域(省区市)工业产业能够比其他区域(省区市)工业产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是相对于其他区域(省区市)的工业产业的比较生产力。
根据区域(省区市)工业竞争力的内涵和理论界相关研究结论,本文认为,区域(省区市)工业竞争力的基本评价构成要素主要体现为市场竞争力、增长竞争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基础。
(二)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1.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简释
本文首先定性分析区域(省区市)工业竞争力水平构成要素,然后将相应定性因素量化分解为定量指标的方式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设置上以魏后凯等人设计的区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为基础,借鉴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根据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数据的可得性、可比性等原则,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修正以确定各评价要素因子指标。
(1)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直接反映区域工业产业争夺市场和资源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地区工业市场份额和实现利润的变动。本文用市场占有率即地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反映地区工业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的竞争能力;用地区工业利润总额占全国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来反映地区工业实现利润的竞争能力。
(2)增长竞争力
增长竞争力反映的是地区工业壮大和发展的能力,是地区工业在发展速度方面的重要表现。本文以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侧重反映地区工业规模数量上的扩张,用地区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率侧重反映地区工业增长质量的提高。
(3)资源配置力
资源配置力是指地区配置和使用各种经济资源进行工业生产活动以求得最佳经济效率的能力。本文采用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三项指标反映地区工业经济效率。
(4)结构转换力
结构转换力反映地区工业实现结构优化、层次升级的能力及地区工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调整适应能力,是地区工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本文采用加工制造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和高增长行业(年度产值增长率前5位的行业)产值增长相对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的弹性这两项指标来衡量上述两方面的能力。
(5)工业创新力
工业创新力是有效提升工业竞争力、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推动力和源泉,本文用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地区工业的制度创新能力,用企业R&D经费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来反映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
2.甘肃省工业竞争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