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健康是事关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这就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在中央精神的引领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河南省卫生系统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奋斗目标,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维护和增进城乡居民健康,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在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工作方面成效显著,为保障人民健康、服务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河南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的概况及成效
(一)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如表1所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5.2/10万、8.69‰和7.12‰,比1999年分别下降了76%、69%和73%。河南省居民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已居全国中等以上水平。
表1 河南省孕产妇、婴儿、儿童死亡率变化概览
(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
如表2所示,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行政村卫生室)7620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4.9万张,比1992年增长84.56%。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46张,比1992年增加1.53张。有卫生技术人员(含行政村卫生室)39.5万人,比1992年增长65.2%。有执业(助理)医师15.6万人、注册护士13.7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达到1.66人。截止到2010年,全省医疗卫生经费财政投入累计达281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2%,全省卫生部门资产总量达668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
表2 河南省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能力显著提高
疾控体系逐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河南省先后投入约17亿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设备的采购,对省、市、县三级的130个疾控机构、134个传染病医院或病区、18个采供血服务机构进行了建设完善,并装备了疾控中心实验室,完成了市县两级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从2011年起投入4亿元,拟用3年时间改善18个省辖市疾控中心和108个县(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条件。河南省的疾控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疫情信息网络不断完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含县)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
河南省对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升,成效显著。如表3所示,河南省传染病的总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递减的趋势。河南省积极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免费接种12类疫苗,可以预防15种疾病。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8.09%。全省保持了无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病例报告。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达到70%,治愈率达85%以上。[2]地方病防治力度也不断加大,成功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表3 河南省传染病防病工作情况
(四)建立了具有河南特色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模式
2009年,河南省组织和指导武陟、宜阳、息县、清丰、汝州5个县(市)开展了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作为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建立了服务准入、绩效考核、服务监管、绩效支付等运行机制,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在近两年的时间内,5个试点基本实现了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的目标,探索出了一种以“政府购买、服务同质、合同管理、乡村一体、绩效支付”为特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新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誉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河南模式”,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要求全国学习借鉴河南省经验。[3]201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河南模式”正式在全省推广。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河南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一是加快推进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30个县(市)以及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开展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二是拓展深化了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洛阳、漯河、濮阳等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