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历史能够照亮未来,历史依靠什么照亮未来?历史凭借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应该怎样走。因为有了文化传统,我们创造了传统文化,也创造了现代文化;因为有了传统文化,我们得以把握文化传统,从而把握当下,预见未来。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在互动中发展、弘扬,创造出现代辉煌。
建设文化大省是甘肃发展战略目标之一,把甘肃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予以宏观梳理,可以发现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现实条件,鼓舞甘肃人民为中华文明继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 甘肃文化概述
文化的实质是“人化”,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实现人的目的的过程。在内容上,文化包含了指导人类实践的思维方式以及实践的成果。作为过程,文化通过传统得以保存和理解,因此有了“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区别。文化传统是民族世代传承的思维方式,能被“思想文化的新觉醒”丰富和发展、能与先进思想文化结合的文化传统就是优秀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指导下人的创造物,历史传承下来的不同形式的、承载着不同思想和精神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就是传统文化,承载着先进思想、启迪人的创造精神、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传统文化就是优秀传统文化[1]。甘肃文化是指甘肃境内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即甘肃人世代相传的优秀的思维方式和甘肃人世代创造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广义)。
文化发展、积淀而成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状态。“我们可以简单地把文明理解成一种社会,这个社会,不拘其好坏,雄心勃勃地同其环境作斗争,并且为了适应人类的目标而改造自然。我们把这种人类与其环境的互动称为文明生态。”[2]显然,文化的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区别,文明的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互动,文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表达这种进步的程度。某一区域文化对某一文明的贡献,就在于这种文化对这种文明生态的意义。甘肃文化是区域文化,“区域文化是一个接一个的:从黄河中游向东,一个一个区域文化连接到新大陆;向西,连接到西亚、近东,甚至欧洲,像一张锁链或者一张渔网”[3]。“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甘肃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是中华文明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文化不仅因其古老而受人尊敬,更因其现代意义而应该受到重视,坚持传统是因为它包含的历史进步性。如果要把中华文明的“经典”微缩成一个“示范区”,应该非甘肃莫属。讲“经典”不是贬低“非经典”,更不是拒斥世界文明,甘肃文化恰是与世界文明对接的先驱;讲“非甘肃莫属”不是文化自大,而是立足于一个事实:“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世界上总有某些地区因其更具影响力、更多的人口、更具塑造世界的力量而比其他地区更为突出”[5],也不仅因为甘肃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更重要的是甘肃的发展对中华文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甘肃文化的突出特点
一是“源远”。甘肃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一个神话多个遗址(伏羲神话,大地湾、马家窑等遗址),一条大河两颗明珠(黄河,敦煌、麦积山),一条大路多个民族,丝绸之路,不仅在空间上把中华民族和世界联系起来,被称为“世界文化走廊”(余秋雨语),而且把世界对中华文明的思考引向历史深处,甚至引向史前。
二是“流长”。甘肃文化沿黄河与中华文明融为统一主题,与中华文明一体走向世界。在多样化的世界中,有四个区域因其规模而十分突出,中国的黄河流域就是其中之一,在公元前5000~公元前2000年之间,这些地区的人就开发了更多的土地,其变化节奏也比其他地区更迅速,“我们甚至称它们为开创性——或哺育性——文明,似乎这些地区如同温床一般,正是从这里,文明的成就传到全世界。或者,我们称它们为伟大的文明,并且通过描述它们开始了我们常规意义上的文明史”[6]。
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