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引言
(一)概念界定——农民工
人类学家周大鸣认为“农民工涵盖的范围较广,既包括‘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工人,‘不离土也不离乡’、‘不离土却离乡’的农场或种植大户的雇工,也有‘离土又离乡’的进城农民工。”[1]
社会学家陆学艺认为农民工是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其户籍身份是农民,但就其职业劳动而言是工人。[2]社会学家郑功成也从户籍身份与工业化进程的视角对这一群体进行了识别,他认为“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3]
本研究对“农民工”的界定是:本人是农村户籍,目前在城市或乡镇通过从事非农业工作谋生的劳动者;甘肃省农民工是指在甘肃境内就业的农民工而非仅指甘肃籍的农民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辅助以定性研究。相应地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SPSS数据统计分析以及个案访谈。SPSS数据统计分析以问卷调查所采集的数据为基础,为了保证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在前期调查中注意了以下程序。首先向被问卷人讲明我们进行此次问卷的工作目的是什么;其次尊重被问卷人,争取他们的理解;再次禁止问卷人在问卷过程中诱导答卷人填写答案。在个案访谈中为被访谈人营造轻松自如的谈话氛围,在访谈方式上以深度访谈、开放式访谈为主。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文化权利是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之一,文化权利的核心是公平性。关注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是一项关乎甘肃可持续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
古语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甘肃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如何,民心何在?我们应当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了这一民生,我们据此统筹规划所做出的文化工作才能更合民意。这对于提高甘肃整个社会的居民素质、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问卷对象的分布比例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地设置为两个区域:一个是甘肃省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大中型城市,以兰州市为代表;另一个是甘肃省少有外来人口流入的小乡镇,以静宁县城关镇为代表。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98份,回收率为85%。回收问卷的平均填答率在90%以上,其中最低填答率在70%以上。
(一)问卷对象的人口分布
1.性别分布
根据对调查对象性别信息的统计,参与问卷的农民工中标明性别的共有573人,其中男性412人,占71.9%;女性161人,占28.1%。
2.年龄分布
从年龄分布这一项数据指标来看,参与问卷的农民工中有574人标注了个人年龄。其中,年龄最小的是16岁,有3人,均为首次外出务工;年龄最大的是60岁,有2人。在这574人中20岁(含)以下的占10.8%,21~30岁的占36.9%,31~40岁的占25.4%,41~50岁的占15.9%,51岁(含)以上的占11%。
3.务工年限分布
调查对象中有558人的外出务工年限是明确的,最长务工年限达到36年以上。如果以2年为一个时间跨度,那么务工时间不满2年的人数最多,有84人,占15.1%;务工时间34~36年的人数最少,有7人,占1.3%。问卷对象的务工年限比例详见下图。
图1 务工年限分布
(二)问卷对象的行业分布
在本研究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农民工职业众多,主要包括八个大的类别。
1.建筑行业工人
共有236名,包括打桩工、砖瓦工、装修工、木工、电工、焊工,占各行业总人数的40.1%。
2.餐饮行业工人
共有143名,包括前厅服务员,后厨的厨师、打荷工、面点工,占各行业总人数的24.3%。
3.运输行业工人
共有45名,包括出租车司机、小货车司机、车辆维修工,占各行业总人数的7.6%。
4.美容美发行业服务人员
共有36名,占各行业总人数的6.1%。
5.家政服务业工人
共有28名,占各行业总人数的4.8%。
6.加工制造业工人
共有25名,占各行业总人数的4.2%。
7.零售业主
共有20名,包括开小店铺的、卖菜的,占各行业总人数的3.4%。
8.其他行业工作人员
共有56名,包括高校社聘工人,如教学楼管理员、宿舍楼管理员、绿化工、锅炉工、清洁工;市政服务环卫工人;公司职员,如销售员、发单员、保安员等等,占各行业总人数的9.5%。
问卷对象在各行业中的分布比例详见下图。
图2 劳动行业分布
(三)调查对象的来源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