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应有之义

    作者:牟新渝 方彧 翟德华 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摘要:在老龄社会语境中,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是“问题”城市。当前环境建设中不适宜老年人生活的种种设施已逐渐显现其弊端。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的建设开启了中国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第一步。适老改造工程、无障碍环境建设、信息无障碍标准、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等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探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从立法的高度保障宜居环境建设的稳步推进。然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长远发展尚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才能打破已有传统观念的束缚,开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Abstract:In terms of aging society, most of the cities in China have problems. Shortcomings have appeared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Friendly cities, friendly communities and comfortable families are developed as the first step of friendly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 Active approaches are undertaken through modification programs, barrier-free facilities, non-block communication and city roads and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are steadily upgraded by the newly revised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Elderly". However,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of friendly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should be employed in order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to create new situ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riendly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for the elderly.

    老年宜居环境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产物,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按照党的十八大“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要求,加快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适应老龄社会的应有之义。

    一 引言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都是“跑步进入”的。2012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3.97个百分点,并且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正在逐步加快,12年间,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33%。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刺激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2年的52.57%,中国从1978~2012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02%。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发展相互叠加,中国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超过每年城镇化率速度。现有人居环境、公共环境、居家环境难以满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和老年人生理功能和认知能力退化的需要,我们无法回避未来城镇化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并存的状况,如何将这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转化为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力,需要我们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更新理念思维和创新实践。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人居环境、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大多数基础公共设施和建筑都是针对健康的、无残疾的群体,忽视老年群体的要求。不少地方在城镇化建设中,忽视前瞻性与战略性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服务,留下了许多“问题”设施和“问题”城市。2010年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城市中有79.20%的老年人居住在楼房里,而没有安装电梯的楼房占94.9%。也就是说,七成以上老年人居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楼房里。一方面,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难度大,无障碍坡道改造经费难以落实。另一方面,老年人上街购物、走亲访友等出行成问题。过街天桥成为“叹息桥”;老年人过红绿灯斑马线,缺少声和光的提示标识;地铁入口坡度太陡,老年人看着就眼晕;老年人看病难,到医院挂号、诊疗、交费、化验、检查、拿药等程序烦琐,没有老年人看病绿色通道,许多老年人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进天堂”;社区没有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活动场所;老旧小区人群嘈杂,私搭乱建,出租房屋社会管理不到位;没有为老年人提供无障碍信息和感兴趣的广播、电视和电影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高龄老人、高龄空巢老人、高突发病的老人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居住、出行、观光等举步艰难。

    老年宜居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社区环境、设施和家庭居所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和晚年养老需求,合理安排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服务,突出“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新型城镇化“年龄平等”的友好社会。介入老年生活全领域,关注生命周期全过程,真正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老年人养老与居住的多样需求。2010年城乡老年人口调查显示,城镇化建设中,老年人自认为城镇和谐安康的占62.6%,社区服务设施齐全的占34.6%,公共服务完善的占39.4%。应让老年人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宜居城镇发展的文明成果,享受城市聚焦效能与便捷的社区服务,以及子女孝顺的温馨家庭氛围,使其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得以普遍提升,以此打造出中国特色老年宜居环境。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努力打造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凸显出“创新老年型社会新思维,树立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家庭发展”新理念。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进行整体策划和推进。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动员社会力量,着力完善社会基础设施结构的规划、设计和改造,“全面推进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通过城市、社区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安全与便捷、家庭的和睦相互联系,构建起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已起草《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指南》《老年宜居社区建设指南》《老年温馨家庭建设指南》,以期达到一种友好城市、宜居社区、温馨家庭与老年人的安全、健康、便利、舒适、和睦、包容的环境,达到人人受益的“共建、共融、共享”的和谐满意状态,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