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北京市民对食品安全的风险危害性和发生可能性的定位均很高,目前公众风险感知最为强烈的是“假冒食品”的风险。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普遍表示关注,对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知晓度较高,对“假冒食品”和“食品变质过期”的风险知识掌握程度好于对“农药残留”和“添加剂”的掌握程度。种种迹象表明,至少在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中,风险的感知和实际分配已经表现出与传统社会分层不尽相同的规律,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
Beijing residents have a strong perception on the harm and possibility of food safety risks. Around one third of them are not satisfi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od safety,while most of them believe that the main problem relates to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People perceive the risk from the “fake food” as the most risky. Most of the residents are well informed about food safety accidents. More than 20 percent of Beijing families have encountered health problems caused by unsafe food in the last two years. Evidences show that,at least in big Chinese cities like Beijing,the perception and allocation of risks have shown a somewhat “deviant” logic from that of traditional social stratification. It seems to imply that,to some extent,China is stepping into a “risk society”.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公众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和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大关注和重视。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贯穿于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涉及从生产加工到运输交易的各个环节,包含着难以计数的风险来源与危害物,因此,在任何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和管理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难题,它不仅涉及政策、管理、科学、技术、媒体等多个方面,而且涉及公众的认识、态度倾向和心理预期。为深入了解公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真实看法和主观感受,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于2007年9月在北京市进行了“公众食品安全感知调查”[1]。本文将根据此项调查的结果,对北京公众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 北京公众的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及其维度
(一)风险感知的有关定义及观点
“风险”在近20年来已经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术语。一般认为,“风险”是指一种不希望出现的事件的危险,它常常联系着一种可能性,即一种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现实(负面后果)可能会作为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的后果而发生。[2]在传统社会,自然风险如洪水、地震等是主要的风险源,而在现代社会,技术导致的风险上升为人们面临的主要危险。正如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所言,随着现代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风险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风险社会”。[3]近年来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决策者和研究者开始意识到,中国社会在事实上已经不得不面临风险社会的许多挑战。
现代风险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建构性”,也就是说,不存在一种纯粹“客观”的风险,人们对风险的主观感知和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形塑”着现代风险。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风险感知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估的所有方面,它包括了人们对风险的危害性大小、发生规模、发生概率、收益、出现危害性后果的时间延迟性、可接受程度等维度的判断。[4]将人们对这些风险维度的判断综合起来就是一个社会对风险的总体感知,它不仅仅是一种认知和判断,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心理。相对于物理后果而言,风险的社会—心理后果对于人们的行为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人们的风险感知无论是对于理解人们的风险行为,还是对于决策者制定有关风险政策都有着特殊的意义。[5]
正如风险研究的心理测量范式所认为的那样,风险是由受到心理、社会、制度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个人来主观定义的,[6]它与人们的年龄、学识、经历和经验、习惯、经济社会地位、性格和信仰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本部分,我们将集中讨论北京公众对于当前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状况以及影响风险感知的各种社会和个人因素。
(二)北京公众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定位
我们首先想了解在公众心目中,食品安全问题的总体风险如何,它在各种风险中的相对定位又是什么样的。在调查中要求被访者用5级量表的赋值方法(1分为很低,5分为很高)为给定的15种风险事件的危害性和发生可能性打分。调查结果表明:
1.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危害性和发生概率的看法均集中在高端,特别是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危害性的看法高度一致
表1的数据显示,近80%的公众为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危害性打了最高分——5分(代表危害非常大),近17%的公众打了4分,两者合计超过96%。也就是说北京公众近乎一致地认为食品安全事件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很大或比较大。关于食品安全事件近期在当地发生的可能性,有近35%的人打了5分(代表可能性非常大),近33%的人选择了4分。这些数据说明,相当数量的公众认为食品安全事件近期在北京有可能发生。对不同人群的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状况等因素对公众看法的影响均不显著。换句话说,当前北京公众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以及近期发生概率的看法呈现出高度一致性。
表1 北京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危害性和近期发生可能性的看法
2.在调查列出的15种风险中,“食品安全”无论是在危害性还是发生可能性上都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显示食品安全问题在公众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公众对15种风险事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