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对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中部地区能否崛起、中部崛起战略能否实现,我们认为关键在人,关键在于中部地区能否科学培育、吸纳、开发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中部产业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人才资源开发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是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客观需要。
中部地区人杰地灵,科教资源较为丰富,人才资源存量十分可观,具有较大的人才资源开发潜力。近年来,中部各省加大了人才合作开发力度,出台实施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但是,中部地区仍然存在着人才资源分布、供求以及流动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资源开发载体不足以及中介市场建设滞后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当前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人才资源需求总量将加速增长,需求质量明显高移,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也将逐步加强,迫切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健全人才、产业互促机制,实现人才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强化载体、平台建设,增强中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吸纳能力;完善培养机制,壮大中部地区现代科技、管理人才队伍;推进中介服务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地区人才资源的配置水平;全面实施激励机制建设,激发人才服务中部地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需要中央在人才资源的开发上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中部崛起。
一 中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1.中部地区经济生活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的地位
中部地区国土面积为102.8平方公里,占全国比重为10.7%。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末,中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43218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8.7%;中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269元,低于东部地区27567元和东北地区的1827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6084元;中部地区地方财政收入为2950.1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6.1%,不仅远低于东部地区(财政收入为10844.4亿元,占全国比重达59.2%),也略低于西部地区(财政收入3059.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6.7%)。从居民收入来看,中部地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990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83元,不仅低于东部地区(分别为14967元和5188元),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1759元和3587元),分别只占东部地区的66.2%和63.3%,全国平均水平的84.2%和91.5%,也就是说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5.8和8.5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部塌陷的局面尚为改观,中部崛起依然任重道远。
2.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在全国的位序比较
若从人的因素来看,截至2006年末,中部地区共有总人口35251.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7.3%,其中职工人数为2527.3万人,占全国比重为22.6%。应该说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还是很丰富的。但人力资源并不等于人才资源。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很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依赖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因此,教育资源的丰缺直接关系到人才资源的开发程度。若从教育资源来看,中部地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471个,占全国比重为25.2%。其中,招生数、在校学生数、毕业生数分别占到全国的27.5%、27.5%、27.8%。这个比例与中部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比例大体是相当的。但仅从这个指标还只是表明中部地区人才资源的潜在状况,还看不出中部地区的人才资源的现实状况。因为招生数是面向全国的,并不表示从中部地区招收的学生数;毕业生数也必然代表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数,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东南飞”的现象并未改变。但有三个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部地区人力资源的质量状况。一是该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二是该地区拥有的高级专家数;三是该地区专利申请受理及授权情况。若从第一个指标来看,根据抽样调查,中部六省受教育情况见表1。
表1 2006年中部六省受教育情况
由表1可见,中部地区居民受教育情况仍不容乐观。一是6岁以上未上过学的比重较高,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较低,除山西省外,中部五省6岁以上未上过学的比例普遍高于大专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二是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较高,除了山西外,中部五省文盲人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