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我国中小城市低碳发展的几个问题

    作者:牛凤瑞 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摘要:本篇首先分析了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城市是我国低碳发展的主体,中小城市是低碳发展最适宜的区域单元和行政层级,然后阐述了中小城市低碳发展是一个内容覆盖广泛的概念,提出了中小城市低碳发展评价要从实际出发。

    一 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是指相对于同等经济产出下的较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体系,或者是指同等二氧化碳排放量下的较高产出的经济体系。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虽然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潮流相重合,并被升格为复杂的政治社会问题和重大的国际关系问题,但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路径。

    (一)我国碳排放总量增长是阶段性的

    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碳排放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但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现象。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与碳排放量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其累计的碳排放量密切相关。完成工业化、加快城市化的历史任务,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碳排放总量正处于高度的正相关阶段。13亿人民生活水平在较低基础上的提高,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必须进行的大规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质财富积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可逾越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量制成品净出口为发达国家碳排放埋单等,决定了我国碳排放总量仍将有一个时期的增长。2009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31亿吨标准煤,未来几十年内将上升到60亿吨。即使我国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按人均排放量计算,也仍远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但是我国碳排放总量增长不可能久远持续下去。当着我国完成工业化,实现城市化之时,碳排放总量增速也会降下来;当着我国人民生活提升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也会迎来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量呈弱相关关系的拐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或早或迟地经历一个碳排放量高增长时期。

    (二)节能减排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

    我国已将2020年全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指标纳入中长期规划。目前大力实施的节能减排战略,不仅对于迅速改变我国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现状具有迫切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而且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和自主减排的国际承诺高度吻合,因而应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以工业、交通、建筑业为重点,大力推广节能技术、节能装备、节能原材料和节能产品,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排放,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取得即期的减排效果和明显的环境保护效益,而且是加强我国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奠基性工程,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选择。对我国节能减排进行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评估不足,对我国减排面临的困难和克服困难需要的时日估计不足,片面地以发达国家的排放标准苛求我国,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也是对现存的不平等国际秩序的强化。

    (三)科技进步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石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一个企业的产品能否或应否被淘汰,不取决于其碳排放的多少,也不取决于其有无污染,而是取决于该企业产品有无市场需求,或者有无经济性的替代品。否则,此国(地区)因利益比较低而不再生产,也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地区)生产,即所谓的由产业区域转移而形成的排放和污染跨国(区域)转移。所以,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措施是以高效节能的技术装备产业,以节能高效产品满足社会需求,以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替代传统的石化能源,以及碳汇和碳捕捉技术的试验与应用等。而所有这一切均有赖于科技的进步,有赖于相关减排技术有无经济性和推广价值。在我国,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有赖于体制的创新,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资风险机制的建立,以及相应的税收、信贷、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实施。

    (四)低碳发展不能等同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减少排放,防治污染,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期许,但把地球变暖归结于人类活动,现有的证据似乎还远远不够。人类既能变暖地球,当然也能变冷地球,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人定胜天”。事实上,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对地球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有了极大增强,但在重大自然变异现象面前仍然十分渺小,对宇宙和地球演化的认识更尚属初级阶段。地球演化历史已有几十亿年,人类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