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从《巴厘路线图》到《哥本哈根协议》,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然而,伴随着应对气候变化投入激增的,不是气候系统变暖问题的缓解,而是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与强度的增加。
从“排放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坚定立场,到“节能减排,刻不容缓”的紧迫感和“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中国已经顺应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潮流,切实行动起来了。
排放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对中国而言,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低碳发展,固然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然而,排放问题,也是一个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的问题。
我们生活着,我们排放着。我们看着电视,乘着电梯,吹着空调,坐着飞机……尽情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和舒适。同时,我们消耗着能源,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电视机:0.966公斤/小时;
吹风机:0.552公斤/小时;
洗衣机:0.2898公斤/小时;
日光灯(60W):0.0414公斤/小时;
节能灯:0.01173公斤/小时;
冷气机:0.0621公斤/小时;
电脑主机:0.1725公斤/小时;
笔记本电脑:0.0138公斤/小时;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式略加调整,又会对气候变化带来什么影响呢?
少搭乘1次电梯,就减少0.218公斤的碳排放;
少吹电扇1小时,就减少0.045公斤的碳排放;
少开车1公里,就减少0.22公斤的碳排放;
少用1公斤装修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公斤;
少丢1公斤垃圾,就减少2.06公斤的碳排放;
少吃1公斤牛肉,就减少13公斤的碳排放;
少用一度电,就减少0.638公斤的碳排放;
少用一吨水,就减少0.194公斤的碳排放;
数据也许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次看起来也许不值得一提,但是一次又一次的不断积累,就是一个惊人的结果。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微不足道,但是一个一个的个体相加,就可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
全世界都在行动,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分子,我们也没有理由袖手旁观。低碳地吃、低碳地穿、低碳地住、低碳地行,过低碳的生活,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低碳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一 低碳生活之饮食篇
少肉多素是低碳饮食的基本要求。科学已经证实,素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要,而不会带来健康上的问题。被誉为“地球变暖科学之父”的美国气象专家詹姆斯·汉森说:“从个人生活方式上来说,减少地球和所有物种所面临生态压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强调更素食的饮食。”如果以素食为主,再配以少量的荤食,那就更均衡和合理,对健康更有利。
提倡环保的低碳生活并非是要人们只吃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素食,如谷类、蔬菜和水果等,而不摄取对身体健康也起重要作用但却是高二氧化碳排放的食物,如脂肪。低碳饮食是强调少肉多素,如果每个人都减少肉类的摄入,那么将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也并非不吃肉食,而是指根据日常生活的安排适量地控制肉食,倾向于更多地素食,以确保身体健康为标准。
总体来说,低碳饮食的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少吃肉类,多吃粗粮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肉类食物由于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摄入过量会导致许多疾病产生,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此外,肉类含有较多的雌激素,会增大女性乳腺癌的风险。而肉类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较少,造成肠蠕动减弱,会使有害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增大直肠癌的风险。另外,饲料里的农药残留等长时间在动物体内积蓄,形成危害极大的毒素。因此,摄食肉类食物过多对健康不利。从环保的角度来说,少吃肉类食物同样重要。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畜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总量的18%,高于交通部门的13%,几乎和占总量的19.5%的工业部门相同。而低碳的素食饮食观相比肉食而言,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的传统膳食结构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养生之道也要求人们“五谷为养,五菜为充”,要节制饮食,清淡为主。[1]由于谷物类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纤维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因而能减少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癌症等。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中年人尤其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