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成长阶段的中国社会建设——2010~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2010~2011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预测

    摘要: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经历了诸多严峻挑战,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入了新成长阶段。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就业情况明显好转,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内消费增长加快了步伐。世博会、亚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到2010年底,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民收入仍处于世界低位,改善民生的任务任重道远。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物价呈现上涨趋势,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在新成长阶段,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成为中国的发展主题。

    Abstract:

    >The report notes that,in 2010,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China has made great effort to maintain the consistency and stability of macro economic policy,and China has stepped into a new stage of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2010,China’s economy began to recover,and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has improved dramatically. At the same time,income level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tinues to increase,as well as the scale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Meanwhile,during 2010,China has successfully hosted two world renowned events—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nd the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By the end of 2010,China’s 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will overtake Japan,being the second largest world economy. However,our per capita income is still ranked far below average among other countries,which requires us to make full efforts to improve people’s well-being. Further,with the anticipation of Renminbi’s appreciation,commodity price is rising sharply,which especially compromise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low income population. At this new stage,the themes of China’s development includ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structure,improving and safeguarding people’s well-being,and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2010年是中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运行经历了诸多严峻挑战,克服了金融危机、汶川和玉树地震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入了新成长阶段。2010年,中国经济明显回暖、社会建设加快步伐,世博会、亚运会成功举办。到2010年底,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国民收入仍处于世界低位,改善人民生活任重道远。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人们展现了中国未来五年发展的路线图。2010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到来。在新成长阶段,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将成为中国的发展主题。

    一 “十一五”时期社会建设总结与“十二五”时期展望

    2010年是中国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与此前各个“五年规划”时期相比,“十一五”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大调整的时期。从战略调整上看,2006年以来,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为标志,在全面总结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新型执政理念进入实际操作过程。2007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大会政治报告全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引领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正式提出社会建设战略,并将其放在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形成“四位一体”的新型发展战略,要求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国家法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谐社会建设。随后不久,生态建设也被提升到战略地位,构成了新时期五大发展战略。2010年10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突出了三个重点,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建议》强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十一五”时期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按不变价计算,2005~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4.5%,年均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0.7%,年均增长10.8%。经济结构有所调整,2005~200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从12.1%下降到10.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从47.4%降至46.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从40.5%提升至43.4%,这些变化标志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发生大冰灾、大地震以及各种严重水旱灾害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形势仍然向好,粮食总产量持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国家粮食安全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总的来说,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成长阶段。

    2.“十一五”时期的社会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社会立法和相关制度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07年颁布新的《劳动合同法》,为调节劳资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虽然属于经济法的范畴,但对私人财产正式赋予了合法地位,使其受到法律保护,这也是中国公民权利建设的一大跨越;200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向全社会公布,强调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为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指明了政策方向;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成为指导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10月,《社会保险法》颁布,这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立法,为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奠定了法律基础。

    3.“十一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国家为理顺收入分配秩序,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创新制度和政策。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国家先后出台了十项针对农户的补贴政策,为此国家每年投入数以百亿元计的财政资金,改善了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增加了农户农业经营收入。为解决劳动报酬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