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
本文通过对2010年大样本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80后”流动农民工在整个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重达到46%左右;他们的劳动时间长于“80前”,而收入水平较低。绝大多数“80后”流动农民工不愿转变为非农户口。在涉及承包地时,他们比“80前”的转户意愿更低。由此得到的结论是,中国未来只能走常住人口城市化、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道路,仅仅把流动人口户籍化的城镇化道路不可持续。
The paper analyzes a large sample from 2010 survey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at migrant workers who belong to the “80s Generation” reach to about 46% in the whole population of migrant peasant workers. The analysis also demonstrates that migrant workers in the “80s Generation” work for longer time than migrant workers who were born before the 1980s. However,the former earned less salary than the latter group. Meanwhile,most “80s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re unwilling to change their residential registration status to “non-agricultural resident”. Regard to farmland lease,the “80s 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are usually disinclined to transfer their resident registration record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in the future,China should only take the path of urbanization by assimilating migrant workers and providing equal servies to both permanent residents and non-permanent residents. And it is unsustainable to integrat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rough changing Hukou registration.
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收入状况与流动心态如何?这个问题既关系到农民工的流动,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因此,利用既有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所做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我们避免小样本调查导致的偏误判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澄清学术界与媒体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认识,帮助我们描绘出一幅能够真正代表农民工群体的实际构成画面,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正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国家计生委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该调查以全国在城市(城镇)中居住满一个月、不是本区(县)户口、年龄在调查时点(2010年4月15日)介于16~59岁的流入人口为总体,制作了抽样框,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全国共抽取了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46个地级市、24个县级市,调查并回收了122800份问卷。因为各个城市的流动人口数量不同,故各个城市的抽样比存在差异。所以,本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0年4月统计的流动人口实有数据进行了加权,使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流动农民工的年龄结构、收入分布、城镇/城市落户意愿形成推论。
一 “80后”逐渐成为流动农民工的主力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讨论,正在成为学术界的热点。不仅这样的讨论常见于学术文章,而且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也已成为政府部门的政策配置重心。在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明确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
那么,“80后”新生代流动农民工在当前整个农民工队伍中占有多大比重呢?
表1 农民工年龄段与流动时间交叉表
从表1的“总计”中可以看出,新生代“80后”占农民工总数的比重为45.6%(“80后”的37%加“90后”的8.6%),“80前”占农民工总数的比重则为54.4%。但从“不到半年”这一行来看,2010年初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或城市的农民工中,“80后”达到47.2%,“90后”达到19.9%,其和为67.1%。在流出户籍地“半年至一年”这一行,“80后”为46.3%,“90后”为16.8%,其和为63.1%。但在“一年至两年”这一行,“80后”与“90后”的和就下降为52.7%。因此,每年新增加的农民工,或者每年从农村户籍地流出的增量农民工,其主体已经是“80后”与“90后”的新生代。但在“流出户籍地”三年或三年以上流动农民工中,老一代农民工仍然占据非常大的比例。
因此,政府政策的配置重点,就不应该区分“80后”与“80前”,而应该一视同仁。事实上,在城镇化过程中,那些长期居住于城市,并且在城市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生活与工作经验的“80前”农民工,才更易于融入城市之中。这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个社会事实。所以,政府部门在深化城镇化进程的有关决策中,应该针对所有农民工群体配置政策。要知道,那些不适应城市生活或者难以在城市立足的“80前”农民工,已经陆陆续续地离开了城市,回归到了农村。
二 “80后”农民工的劳动时间较长
近期,有研究认为“80后”农民工不像“80前”那样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些研究总结说“80后”具有“三高一低”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但从大样本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却与“职业期望值高”、“工作耐受力低”等说法不甚契合。当然,由于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推行,也由于计划生育对家庭子女数量的限制,“80后”新生代农民工得到了更好的受教育机会,积累了更高的人力资本。因此,“80后”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的确是高于“80前”。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分性别的受教育程度列表中得到答案。
表2 “80前”与“80后”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80前”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情况中,小学占41.57%,初中占49.32%,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者占90%以上。在“80前”男性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情况中,小学占23.22%,初中占58.48%,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者占81%左右。可见,在“80前”农民工中,男女两性的受教育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在“80后”女性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情况中,小学占7.79%,初中占62.73%,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者占70%左右。在“80后”男性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情况中,小学占5.29%,初中占62.4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7%左右。可见,与“80前”相比,“80后”农民工男女两性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