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科学统筹 融合发展——上海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上海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作者:巫志南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摘要:

    “文化及创意产业”是上海在借鉴国际国内相关发展经验、总结反思十多年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兼具引导性、实体性特点的产业概念。在此之前,上海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各有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如今上海需要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认识、规划和部署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概念梳理入手,分析当前上海文化及创意产业方向选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客观回顾上海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并行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和深层次问题,论述新的“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战略架构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产业文化创意

    文化及创意产业,说到底是“以人为本”的产业,本质上属于智慧产业或创造性产业,因为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根源和基本要素在于人的智能、技能及其独特的文化创造。简而言之,文化及创意产业就是以人的创造性为基本生产和服务要素的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方式是,智慧和技能作为创造性生产和服务活动的基本动力,贯穿于产业活动的全过程,并且融汇、凝结或外化在生产和服务成果之中。文化及创意产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意义,在于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就是真正把人、人的智慧及其创造力的价值,视为高于土地、资本、矿产、石油等资源的价值,也就是说,世间最有价值的是人的智慧。所以,文化及创意产业又可称之为智慧产业。

    自20世纪末以来,上海利用底蕴深厚、资源丰富、交流广泛、人才密集的显著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在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消费、出版传媒、影视娱乐、动漫游戏、休闲旅游等众多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批新领域、新行业、新业态、新企业,有力推动了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风暴客观上加速了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进程,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是上海“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与钢铁、石化、汽车、造船、房地产等产业相比,文化及创意产业将越发显示出与国际大都市发展相融相通的都市经济特征,日益发挥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用。本文仅对上海文化及创意产业的现状、特征、发展思路和战略选择作客观梳理、描述、分析和论证。

    一 上海提出的“文化及创意产业”

    (一)相关概念辨析

    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由资本主导型转化为由科技、内容与资本多元主导型。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领域中那些突出知识内容作用的概念,如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版权产业、文化产业等,使用频度大大提高。这些概念的外延相互之间存在较高的重合度,内涵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概念的提出背景和使用方向存在一定的国别或地区差异,这与使用者的经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分述如下。

    内容产业。概念的外延比较宽泛,较早为各国广泛接受,概念使用上与信息技术、网络设施、电子设备等硬件相对应,难以被归为具体的产业门类。

    版权产业。在美国被普遍使用,与美国知识产权、版权、品牌商标权严格的保护制度相适应,也可以视为特指特定制度保护对象归属的产业。

    创意产业。此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英国提出,有相对完整的内涵和外延[1],具体涉及13个产业门类。

    文化产业。该概念可以追溯到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和英国伯明翰学派对“文化工业”的学院式研究,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大伦敦市议会讨论文化商品时提到的“文化产业”一词[2]。但是,“文化产业”概念在官方、学界、市场、社会普遍使用是在中国实现的,并且,使用范围也由中国逐渐向世界扩散。

    (二)部分概念以“引领”功能为主

    无论是内容产业、版权产业,还是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并无世界性相对统一的产业归属,各国所用概念包含的对象、涉及的范围均根据各国特定产业领域的实际情形确定,各国使用这些概念的用意主要在于通过战略调整和配套政策,引领特定产业领域加快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例如,美国版权产业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图书、影视、音乐、娱乐、软件、设计等核心版权产业长期以来是美国出口强项,提出版权产业概念以及相关保护制度,对内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外则推广至世界,客观上有利于美国充分发挥优势以获取先发利益。再如,英国概括的创意产业13类,今天看来有些牵强或僵化,但当时皆为伦敦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强项、有较大潜力的产业门类,这些产业在2000年的增加值已占英国GDP的7.9%,就业人数居各产业之首,增加值贡献度仅次于金融服务业[3]。中国侧重文化产业,一方面是因为作为文化大国中国更为重视民族文化资源利用和特性保护[4],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概念本身既有一定的体制属性,又具有渗透性、灵活性和兼容性,它可以覆盖沟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创意产业”所指的核心领域。

    (三)上海为何提出“文化及创意产业”概念

    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