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一 迅速兴起的中国“休闲城市”热潮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基本生存需求得以满足后,国民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休闲意识觉醒,以旅游为主体的休闲需求迅猛上升。201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约39.8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2.97万元,按当期汇率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300美元。尽管这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已为休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消费结构升级演变的多重背景下,产业界、学界与政府都对休闲发展寄予了厚望。居民的休闲消费、休闲产业发展、城市休闲功能建设等成为热议话题。
(一)休闲城市概念的出现与广泛传播
20世纪初时,杭州申得了第九届世界休闲大会的举办权,这可被认为是个别城市政府与产业界互动探索增强城市休闲功能上的初步尝试。在杭州市致力于建设宜居、宜游、宜学等城市形象中,休闲只是相比于其他城市功能而言具有特色优势的城市功能之一。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发展,该市进一步将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提升为城市的基本定位。
在被称为“中国休闲元年”的2006年前后,休闲业的潜力不仅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学界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学界的推动下,休闲城市建设得到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一些地方政府也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以媒体等为代表的机构对休闲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例如,《小康》杂志于2006年发布了第一个“中国休闲小康指数”,并从2007年开始评选“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到2010年,各种有关“休闲城市”的排名、颁奖更是名目繁多、热闹异常,推动了“休闲城市”热潮的形成。
目前看来,人们认可程度比较高的休闲城市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生态的休闲城市,休闲气息浓厚,生活节奏缓慢,以当地人为休闲主体,代表城市是成都、昆明;第二类是发达的休闲城市,依托发达的经济,有相对完善的休闲产业链,代表城市是北京、广州;第三类是既有休闲传统又有发达的休闲产业配套的休闲城市,代表城市是杭州、长沙。
杭州是休闲城市建设的典范,近年来率先举办了世界休闲大会,并围绕“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的总目标,加强休闲规划,建设休闲基地和“公共休闲空间”,营造休闲氛围,重点发展“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保健、化妆、女装、运动、婴童、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提升杭州休闲产业。
成都近年来围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定位,加强宣传城市休闲文化氛围,并以休闲地产带动休闲产业发展。厦门和珠海等在休闲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广州2009年围绕“广东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制定并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城市休闲产业发展,提高国民休闲生活品质的政策措施,包括配套建设“一网”(国民旅游休闲网)、“一册”(国民旅游休闲手册)、“一刊”(国民旅游休闲杂志)、“一电话咨询中心”、“一交易终端”等,连同“国民旅游休闲卡”努力构建一体化的运营服务体系等。
在这个正在形成的休闲城市建设热潮中,尽管许多城市都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增强城市休闲功能的政策和措施,但只有少数城市把休闲提升到了城市发展整体定位的高度。如杭州提出要打造“东方休闲之都”,成都提出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无锡市则提出到2015年要打造成“休闲名城”等。
我们认为,近几年兴起的这种“休闲城市”热有助于弥补城市在过去工业化发展初期对休闲功能的忽视,有助于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休闲功能有别于旅游功能,它虽然也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满足居民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过也应看到,目前很多城市仍然存在休闲发展服从经济目标的问题,这与通过休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存在根本分歧。
(二)“休闲城市”热的深层原因
对于中国休闲城市建设热潮的兴起,有研究者从休闲内涵及理论出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基础性的因素。第一,有支付能力的休闲需求的出现和发展为休闲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二,闲暇时间增多成为休闲消费的激发因素;第三,休闲产品供给的增多为居民休闲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的空间;第四,实践经验为休闲城市建设提供了发展指导[1]。这在理论上无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