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一 关于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理解
(一)主要概念
在传统区域经济学与地理经济学中,通常从区位中心的角度定义经济中心城市,认为经济中心城市是城镇网络系统的核心,在一定区域的经济活动中起着枢纽的作用。现代的经济中心城市通常是从城市经济功能的角度定义,一般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承担区域金融、贸易以及生产性服务等多种功能,作为区域经济的控制和决策中心,具有强大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城市。
现代的经济中心城市内涵主要包括:①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国际或区际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对国家和区域经济有相当的支撑力和影响力;②集中了较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外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或国家级经济与政治组织,是国家或区域资本集散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控制和影响国家或区域性经济活动;③具有很高的经济开放度,通行国际惯例和国际法规,生产性服务(特别是通信、信息、科技、咨询、商业、市政公用业等)发达,具有方便快捷的高速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④国际性、区域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的创新基地;⑤众多的人口、面积巨大,有一个大城市群作为依托;⑥除跨国公司总部外,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流量和内外贸易额;⑦有现代化的公用事业和较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二)功能
1.效能聚集与外溢功能
同一般城市相比较,经济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经济中心城市通过效能聚集和外溢两种基本运动形式与经济腹地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聚集主要源于其自身经济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人才效益和设施效益等,使得区域中的二、三产业,资本、人才、原材料、科学技术和信息不断向中心城市聚集,使经济中心城市的生产率不断提高,这些又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增长极的地位。
效能外溢功能源于中心城市对其自身结构的优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当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三种外溢效应,一是因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使传统产业开始不断向腹地转移;二是由于经济中心城市的规模效益逐渐丧失,土地价格上涨、生活费用攀升等原因,引起部分人才和资本向周边地区迁移;三是随着经济中心城市吸纳生产要素能力的增强与市场功能的完善,企业竞争能力也会不断增强,企业的产品会逐渐扩大销售市场,向中心城市之外的市场扩散。
2.服务功能
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表现为城市能高效有序地为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便捷的服务,包括交通运输、通信信息、中介咨询、会务展示、文化娱乐等服务。此外经济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会更有力地带动现代物流、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的更好发展,形成关联度高、辐射力强的市场服务体系,持续地为各类市场交易提供方便、高效的服务。
3.创新功能
经济中心城市因为具有一批优越的科技人才和高科技研究中心机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比一般城市具有更强的综合创造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创新能量。经济中心城市创新功能主要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支撑作用、带动作用、传承作用与示范作用。
4.调控功能
经济中心城市所建立的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城市管理体制及其优化的城市管理运行程序,对减少市场交易中间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高效化,为经济中心城市的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借此,可以进一步强化企业投资决策功能,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进行产业配置和重组,发挥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生产、供给和营销活动的功能,成为地理上的“控制枢纽”。
(三)分类
1.根据经济中心城市辐射和影响力所涉及的空间地域大小分类
(1)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国际经济中心城市是指在世界范围对全球经济发展起控制、决策、协调和服务作用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
(2)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对某些区域经济发展起控制、决策、协调和服务作用的大城市,如法兰克福、香港、新加坡等。
(3)国家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级经济中心城市是指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