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
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长期以煤为主的发展模式导致山西产业结构单一,并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山西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就要抓紧抓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抢抓机遇,争取使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政策尽快获批。
一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山西在长期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进一步创新、四大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亟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思想解放不到位,没有真正冲破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缺乏改革创新的胆量、拼搏的精神及全球视野;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进一步创新,基础性经济制度(市场、土地、财税、金融)不完善,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场体系不健全,政绩考核全凭GDP;四大结构调整任务还十分艰巨。第一,产业结构粗放、单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三次产业比例不断变化,已由1953年的55.6∶17.6∶26.8变为2010年的6.2∶56.8∶37.0,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特征,具体见图1所示。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创新产业发展机制,以破解转型的产业难题。第二,城乡和区域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虽然山西2009年的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只相差0.6%,但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的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与其他省份差距较大。第三,所有制结构亟待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但国有经济的比重偏大,非国有经济发展缓慢,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任务依然很重。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以破解转型的所有制难题。第四,分配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已经形成,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及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图2显示出山西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近几年的变化情况,表明还需要下工夫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以破解转型的收入差距过大的难题。
图1 1953~2010年山西省三次产业比例变化
图2 2003~2010年上半年山西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大。由表1可以看出,山西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在不断改善,但仍处于全国的中位水平,仍需下大力度改善资源环境。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创新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以破解转型的资源环境难题。对外开放程度亟待进一步增强。山西虽然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2009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地区倒数第一,与周边的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相比都是末位。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创新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破解转型的引资、引智、引技难题。
表1 2001~2008年全国及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给各地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近年来,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但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发展不足。山西要想尽快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要努力争取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获批,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走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二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思想亟待进一步解放
山西在发展中暴露出思想解放不到位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真正冲破旧观念和旧体制的束缚。在改革创新方面,框框套套较多,循规蹈矩,缺乏胆气;在经济结构方面,缺乏大胆尝试的勇气,没有真正突破资源依赖;在工作作风方面,按部就班,缺乏创业的激情、拼搏的锐气与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开放招商方面,缺乏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也缺乏鸿鹄之志和务实精神。
(二)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创新
制约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教育体制等需进一步改革。基础性经济制度(市场、土地、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