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
面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中国传媒兼具双重任务:其一可谓“本体性”任务,在各个国家有关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兴传媒都从属于创意产业的大范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二是“工具性”任务,文化创意产业理念与意义、成果与产品的传播扩散有赖于与中国传媒的融合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两大任务,探讨本年度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传媒在政策引导与实践表达层面的融合发展,以及由其引发的传媒理论思考。
Facing the global upsurge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China’s media now shoulder dual tasks:the first one is “noumenon” task—in each country’s programmatic documents concerning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radiated television,other traditional media,internet and other new media are all included in the broad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y,serving as important components and core fo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the second one is an “instrument” task—the spread and expansion of the concept,significance,achievements and products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relies heavily 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edia.This paper,focusing on these two tasks,is going to explore and discuss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is year’s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and China’s media in respect to the policy-guiding aspect and practice aspect,so as to lead the readers to think about media theories.
2010年10月31日,为期6个月的上海世博会,以累积参观人数7308.44万[1]的成绩刷新多项世博纪录。继5月20日上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2]的称号之后,上海再次吸引世人眼球,成为全球各国展示创意的绚丽舞台,世博会让更多人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创意产业的魅力与美丽。或许是一种巧合,更或许是一种必然,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国伦敦举办,如今的英国已成为世界创意产业的标杆国家。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申博成功以来,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04年的493亿元增至2009年的114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5.8%提高到7.7%以上;2009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增加值比2008年增长17.6%,从业人员95万人。[3]世博会给予上海以及中国的是创意产业的新起点。面对全球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中国传媒兼具双重任务:其一可谓“本体性”任务,在各个国家有关创意产业的纲领性文件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等新兴传媒都从属于创意产业的大范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二是“工具性”任务,文化创意产业理念与意义、成果与产品的传播扩散有赖于与中国传媒的融合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两大任务,探讨本年度文化创意产业[4]与中国传媒在政策引导与实践表达层面的融合发展,以及由其引发的传媒理论思考。
一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中国传媒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新闻媒体具有了“事业性单位,企业化运作”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媒体双重属性的确立为新闻媒体走向市场提供了理论支撑,并由此引发媒体经济的起飞。……传媒业不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而且,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社会影响力看,传媒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5]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曾撰文指出:“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绝大部分内容是交叉的。严格地说,如果剥离了目前我国所涉及的文化产业的内容,创意产业的内容所剩无几。”[6]因此,将具有了文化产业属性的中国传媒纳入当今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视野便是顺理成章之举。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媒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构成部分之一得益于体制改革。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作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对文化产业作出的规划,它明确指出要“结合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和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将文化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积极推进广电网络的区域整合和跨地区经营,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动漫等领域,同时强调发展新兴文化业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加快广播电视传播和电影放映数字化进程,推进三网融合。这一方面提升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强化了传媒业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与地位,给予其新的发展机遇。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907.96亿元,其中报纸为617.36亿元,占12.6%;广播为71.87亿元,占1.5%;电视为893.6亿元,占18.2%;网络为477亿元,占9.7%。预计2010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620亿元。[7]中国传媒的经济效益和产业价值已得到充分彰显。
2010年“制播分离”、“三网融合”等相关媒体政策的出台,使“全媒体、全国化”成为中国传媒现实发展的关键词。
(一)政策:“制播分离”、“三网融合”
2009年8月27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首部专门针对制播分离改革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终于使制播分离摘掉了欲说还休的面纱[8],新一轮的制播分离改革以官方姿态迅速全面铺开。其中最具示范效应的是,2009年10月21日,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的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的单位;2010年6月28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暨芒果传媒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一轮的制播分离的推动因素是希望通过新一轮的体制改革来整合电视传媒产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型综合传媒集团”[9]。这一次“制播分离政策的推出,让众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