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
重庆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涪陵郡,巴之南鄙,无文学,少蚕桑,惟产茶。”《桐君录》记载:“涪陵郡……惟出茶”,“巴东别有真名茶”。涪陵郡就是现在的涪陵,巴东就是现在的奉节东部,唐代奉节名茶叫“香雨”,宋代涪陵名茶叫“月免茶”,明代巴东名茶叫“真香”。据调查,重庆南川、江津、綦江、巫山等还留有大量的野生大茶树5000余株,其中,南川区金佛山上就有达4000余株野生大茶树,最大的野生茶树王,已经有1400余年的树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利用ISSR分子标记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重庆野生大茶树是本地原产,而非云南大叶茶北移次生,从DNA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实重庆是茶树原产地之一。
重庆茶叶在经历了清朝、民国、战争时期的起起落落后,至1949年,茶园面积仅余1500hm2,茶叶产量916t。20世纪60~70年代,重庆广大农村响应毛主席关于“山坡上多种茶”的号召,掀起了种茶热潮,茶农种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栽培上广泛推广先进的梯形茶园栽植,成功引进云南大叶种。其间,1958年重庆市生产的“景星碧绿”载入《中国名茶志》,“凉台雾绿”、“瀛山玉蕊”、“涂山毛峰”等荣获四川省十大名茶称号。到1975年重庆市茶园面积达到33000余hm2,茶叶产量达到6000余t,云南大叶种种植面积占茶园总面积的40%。80年代以后,相继引进了福鼎大白茶、毛蟹、梅占、早白尖、迎霜、龙井43、黔湄系列和蜀永系列等几十个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达1333hm2,全市涌现出一大批生产超过7500kg/hm2的示范园、超过3750kg/hm2的示范片和生产超过2250kg/hm2的示范县;在茶叶生产责任制上,全市各地普遍组建了乡办、村办、社办、村社联办等形式的集体茶场,先后开发出数十个名优茶新品种。其中,获世界级金奖三个、银奖二个,全国农博会和部优金银奖十余个,省级名茶奖数十个。1983年8月,重庆茶厂生产的“峨眉”牌重庆沱茶在罗马举行的第22届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被授予金质奖章,并在20世纪80~90年代畅销国内外,出口日本、意大利、法国、中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重庆南川生产的红碎茶1号,1986年在第25届日内瓦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布鲁塞尔世界食品博览会上获“世界精品食品奖”金奖,其品质可与印度阿萨姆种媲美,具有“浓、强、鲜、爽”的品质特征,南川红碎茶被上海口岸定为出口免检产品。
直辖十年,尤其是近年来,重庆茶叶产业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以品种、品质、品牌为主线,以科技为先导,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实施茶树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茶叶加工设备改造,推行茶叶生产、制作的标准化、无害化、清洁化,推进品牌、市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等一系列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措施,使重庆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和开创性成就。
一 重庆市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重庆是世界茶树原产地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茶叶都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特色产业和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为城乡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一项绿色产业,也是重庆入世后最具竞争力的出口农产品。近年来,重庆市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市37个产茶区(市)县中,南川、永川、荣昌三个区县已列入2009年农业部全国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并于2010年首批列入农业部全国标准园创建示范基地,初步建成了渝西早早茶、渝东南高山名优茶、三峡库区生态、有机茶三大茶叶优势产业带;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蒸青绿茶生产线和国内领先的名优茶连续化加工生产线,实现了重庆茶叶制作加工技术现代化与国际国内接轨零的突破,极大提升了全市茶叶加工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品牌建设迈上了历史的新台阶,三大品牌定心·巴渝银针、永川秀芽、滴翠剑名强势崛起,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大大提升;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标准化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形成年出苗1500万株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的年生产能力,填补了重庆历史以来茶树良种繁育基地的空白;茶叶专业市场建设迈上历史新台阶,有重庆市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尚座茶城、石生茶城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