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教育为立国之本,在新时期要继续抓住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人才已经成为关键。在“十一五”期间,湖南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十二五”教育科技计划的加速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南作为一个教育大省,一直追求由“大省”向“强省”的转变。在这期间,全省政策多次向教育倾斜,省领导关心重视教育,地方各有关部门切实落实有关的教育政策,形成了一个全省齐心协力发展教育的局面。
一 湖南省县域基础教育现状
“十一五”期间,面对众多的困难和问题,全省通力协作,在教育科技发展方面,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县域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县域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成就斐然
湖南省在“十一五”期间,县域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6年,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经费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达66%,全省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校舍维护、学校运转以及困难学生生活补贴等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到2007年,湖南实现了全省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8年,湖南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改善基础条件建设、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等,这些都为各县发展基础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促进了县域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十一五”期间,湖南基础义务教育取得喜人成绩,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5%,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5年[1]。
由表1可以看出:“十一五”末,湖南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比2006年提高了13.66个百分点;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基本能顺利进入学校就读,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而初中升高中以及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比2006年提高17.9个百分点、30.82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全省教育主要事业发展指标均提前或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其中大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到各县(以宁乡、桃江、祁东为例)的升学人数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湖南省“十一五”初和“十一五”末入学率对比情况
表2 宁乡县、桃江县、祁东县升学人数变化情况
入学人数的增长以及升学率的增长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湖南省在“十一五”期间县域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大大提升,而选择升学的人数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不仅是湖南在“十一五”期间加大义务教育实施力度、努力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表明了在“十一五”期间,“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已经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教育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扩大。
2.县域各类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成为实施科教兴湘、人才强省战略的关键环节,因此湖南在“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且取得了成效。全省县域职业学校数、职业教育学校招收人数和毕业人数也不断增加。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其中湖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6年的677所增加到2009年的682所,其教职员工也从2006年的43243人增加到2009年的44459人。而职业中学的数量从2006年的433所增加至2009年的533所,教职员工人数也从2006年的30220人进一步增加至2009年的32023人。
在较发达的长沙县,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构建了“学校+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职教办学模式,组建了“长沙县职教集团”,几年来共培养了各类专业毕业生2万多人,免费短期培训中青年农民3万多人次。县职教集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基地”,职业中专成功跻身全国示范性职业高中先进行列,2008年县职教中心顺利进入省“十一五”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
在整体上,职业教育的数量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尽管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