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衡阳县民生发展报告

    作者:中共衡阳县委 衡阳县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衡阳县“十一五”期间民生建设在诸多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后总结了民生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衡阳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衡阳市西北部,湘江中游。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东与衡山交界,南连蒸湘区、石鼓区、衡南县,西邻邵东县、祁东县,北与双峰县接壤。东西宽74公里,南北长55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十一五”期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衡阳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将政府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切实解决群众“吃住行、医养学”等问题,全力打造幸福民生工程。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和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集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湖南最具投资吸引力县等殊荣。

    一 衡阳县域民生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是衡阳县发展的黄金时期,是衡阳县民生建设快速发展时期,也是衡阳县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城市供水、防洪治污等工程全面推进,一座座设计一流、功能完善的学校、医院、福利院拔地而起,一片片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绿地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5年来,生活在蒸水之畔的寻常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衡阳县由外到内的“变”——城镇在变、道路在变、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从看病、上学、住房、就业到城市绿化、和谐村庄、社区建设,点点滴滴间,改变的是一个县域的形象,温暖着的是老百姓的心。

    1.就业总体态势良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1)就业人员稳步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城乡劳动力总数约65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约9万人,农村劳动力约56万人),实现就业人数48.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数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0万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5.12万人,与“十五”末相比,分别增长35%、12.6%。

    (2)失业率控制良好。“十一五”期间,零就业家庭100%得到就业援助。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之内,比2005年下降0.3个百分点。

    (3)农民工返乡就业率不断提高。2010年,全县返乡农民工3.2万人,占外出农民工36.6万人的8.7%,占农村劳动力总数56.4万人的5.7%,成功就业3.05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95.3%。

    (4)就业培训不断加强。“十一五”期间,积极整合县内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形成了以县就业培训中心和湘南船山技校为主、各类民办定点培训机构为辅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大力发展“订单培训”,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由县劳动就业局牵头,先后开设车工、电焊、电工、电脑、足浴、冷饮制作等10余个工种技能培训班。“十一五”期间,共开办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农民工600余批次4.43万人次,98%的受训人员实现了再就业,与“十五”相比,增长61%。

    (5)就业格局逐步优化。2010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34.1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2%,比2005年减少0.97万人,降低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3.1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0%,比2005年增加1.41万人,提高9.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8.23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8%,比2005年增加1.13万人,提高6.6个百分点。

    (6)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54元,比“十五”末增长98.1%;农民人均纯收入7175元,比“十五”末增长91.7%。“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9%。2010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7%,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0.4%,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2.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素质不断提高

    (1)教育投入不断增加。2005年,全县财政对教育的预算内投入为12188.7万元,2010年财政对教育的预算内投入为42106.4万元,为2005年的3.45倍,年均增长28.14%。“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接受社会、团体爱心人士捐资助学款1240余万元,资助学生67828人,共募集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建校款900多万元,2009~2010年全县收到捐资建校款700余万元。

    (2)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十一五”期间,全县小学净入学率和初中学生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全县累计小学毕业67166人、初中毕业76246人。2010年,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点387个,其中小学307所,教学点16个,初中6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学生136894人,当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