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
从实施“积极加适度宽松”相搭配到继续实施“积极加适度宽松”相搭配,再从实施“积极加稳健”相搭配到继续实施“积极加稳健”相搭配,可以说是200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布局所走出的一个基本轨迹。
但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向有“名”“实”之别,其间有着很大的回旋余地。比如,名义上的“积极”,并不一定意味着其实际内容就是扩张的。以“积极”之名,有可能行的是“稳健”之实。同样,名义上取“稳健”字眼,也不一定意味着其实际内容就是中性的。以“稳健”之名,有可能行的是扩张或紧缩之实。而且,进一步说,即便在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称谓或相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下,也往往蕴涵着不同的实际内容。比如,从2011年的“实施”到2012年的“继续实施”,并不意味着要将2011年的政策安排全盘复制到2012年。操用“继续实施”的表述,无论在总量还是在结构层面,都有可能意味着显著的调整或变化。
所以,对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解读不应也不能停留于字义层面。本文锁定的任务就是:跳出字面意义的局限而深入其实际内容的安排,从两者的结合上认清并把握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而勾勒2012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操作“路线图”。
一 当前经济形势:四个基本判断
关于当前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目前人们所能达成的一个普遍共识是,欧美经济形势正在经历的新一轮持续震荡,对尚处于缓慢复苏中的全球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在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甚至可能延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李扬,2011)。受此影响,未来的中国经济将可能呈现怎样的走势?无疑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一,注意到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深刻变化,如此严峻而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必将严重拖累已经极大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的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是,这一进程还在继续,其影响范围还在扩展。鉴于外需趋冷、内需仍旧不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也非短期可以奏效,中国经济很可能由此而进入一个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期。换言之,中国经济不会独善其身,未来的经济运行充满变数。
第二,从迄今为止的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运行轨迹看,2008年末和2009年初无疑是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全球经济最为困难的区间。将其作为参照系并仔细审视处于震荡中的全球经济态势,可以确认,尽管欧美经济短期内难以走出持续震荡的局面,但从根本上来说,它绝非无药可医、无路可走。尽管外部的不确定性会给中国经济造成持续拖累,但从总体上看,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不会高于2008年末和2009年初。
第三,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主要源于大量非常规刺激措施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有所不同,当前中国的物价上涨势头,既有通货膨胀因素的拉动,也有成本上升因素的推动。这两种因素分别形成的对于物价上涨的拉力和推力,不仅在短期内难以缓解,而且,从长期看,它们都可能会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高位运行。更严峻的问题在于,在当前的中国,物价上涨一旦与以收入分配矛盾为代表的各种社会矛盾相交织,用温家宝总理(2011)的话讲,将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人心的向背。故而,从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大计出发,相对而言,在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两者之间,物价上涨仍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第四,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公共投资的几番反危机操作之后,其“粗放型”扩张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当前的中国,较之于危机前,调结构的任务显得更为紧迫。鉴于导致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原因在于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中国被拖入国际金融危机之中的根本原因也在于经济结构不平衡的“软肋”,而无论就全球经济而言,还是就中国经济来说,结构问题的解决都绝非短期内所能奏效的事情。故而,身处长期低迷的外部环境以及传统经济结构难以为继的内部压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两大目标之间,我们将面临“两难”选择。
二 在“积极”与“稳健”之间跳舞:财政政策的活动平台
由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下,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即便在名义上仍旧维持“积极加稳健”相搭配的格局,并且,操用的是“继续实施”的字面表述,相对于以往,特别是2011年,其实际内容也应当且必须做出相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