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
一 研究背景
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在1980年后的进城打工的流动人员。目前这一群体的数量已经非常巨大。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因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具有与上一代不同的群体特征:如文化程度、人格特征、打工目的、城市认同感、生活方式、工作期望等不同。他们的特征代表了未来广州流动人员的基本特征,他们对城市的愿望和需求代表了未来广州流动人员的总体愿望和需求。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缺少农民的生活体验,工作在城市并具有与现代城市人相同的生活特点,不愿也难以回到农村;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更具融入这个城市社会的强烈要求,希望真正实现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人,但由于农民工的收入差异、工作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充满迷茫,很难真正在这个城市扎根等。这些困境使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面临更多困境,从而可能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 调查数据和方法
课题组基于广州的万套出租屋定点调查,对居住在出租屋内的流动人员(16~69岁)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等八区各发放1000份左右;萝岗(开发)区、南沙区、从化市、增城市各发放500份左右。每户发放调查问卷1份,如无租住人员则定义为空置。共调查出租屋并发放问卷10778户,其中住宅类80%,商户类20%。回收结果为,空置房屋954户,空置率8.85%。废卷577份,最终进入统计的有效问卷9247份,有效率94.6%。本次调查为大规模的调查,覆盖面广,样本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通过SPSS对流动人员样本进行分类,根据属性不同,形成下面3组样本。
(1)“新生代农民工”样本。即1980年以后出生的在穗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员,样本数量为3002份。
(2)“上一代农民工”样本。即出生于1970年之前的在穗农村户籍的流动人员,样本数量为1835份。
(3)“城市户籍新生代流动人员”样本。即1980年以后出生的在穗城市户籍的流动人员,样本数801份。
三个样本中,“上一代农民工”样本和“城市户籍新生代流动人员”样本为对比样本。通过“新生代农民工”样本与两组对比样本的特征对比,试图寻找出新生代农民工区别于上一代农民工的新特点,以及他们与同年龄段城市户籍流动人员之间在价值、观念、愿望等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突破点。
三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面临的城市困境
(一)新生代农民工在穗发展意愿强,返乡意愿很低
82.3%的在穗新生代农民工为初中、高中学历(见图1)。
图1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的构成
他们受教育水平高于父辈,但经历却与父辈大不相同。他们大部分在中学毕业之后到城里寻求改变命运的机会,有些从小就跟随打工、经商的父母生活在城市,基本没有从事过农业活动,对于农村、农业和土地不像父辈那样感情浓厚。与上一辈的打工赚钱回家的梦想不同,他们进城的目标不只是谋生,融入城市、成为城里人是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最终梦想。而广州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城市,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这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周边省份农民工的首选,这也是新生代农民工在穗发展意愿强、返乡意愿低的重要原因。
这一点在调查统计中得到论证:即使失去工作,也有71.2%的新生代农民工打算在穗继续发展,而老一代农民工这一比例仅为63.4%;而如果失去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打算离开广州的比例不到两成,而上一代农民工这一比例达1/4强(见图2)。
图2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面对失业的去留意愿对比
(二)在穗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向上流动性需求明显
与上一代农民工较不注重自身生活质量和提升空间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年轻且无家庭负担,他们进城赚钱的目的更多地在于“社会流动”,追求的是身份、地位、文化的提升。由于学习并拥有技能是向上流动的“阶梯”,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更趋向于通过“学习和充电”不断提升自己。15.7%的新生代农民工业余(含周末)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