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现状及星级评审工作的实践

    作者:闫东方 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摘要:作为我国社会资本较活跃的地区之一,上海社会医疗机构也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上海卫生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卫生局委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开展了上海社会医疗机构的星级评审,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不失为引导社会办医健康发展的有益探索。

    一 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现状

    社会医疗机构是指所有制形式不同于公立医疗机构,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或公民个人等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的医疗机构,包括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其主要特点是这些医疗机构的资产属于社会投资,非国家所有。根据社会医疗机构的经营目的、社会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一)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的资源概况

    截至2011年底,上海市共有社会医疗机构1379家,其中医院169家(含中外合资/合作8家),门诊部513家(含中外合资/合作12家),个体诊所688家,临床检验中心9家。在169家医院中,拥有2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5家,30~200张的医院80家,30张以下的医院84家。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平均注册资金不到1000万元。

    全市门诊部以上规模的营利性社会医疗机构634家,非营利性医疗机构48家。医保部门将符合纳保条件的综合性医疗机构、老年护理院和精神病康复医院等57家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卫生部门将12家社会医疗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约1955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476人,行政后勤人员607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1664人,占12.35%;中级职称4548人,占33.75%;初级职称7264人,占53.90%。

    (二)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的服务概况

    2010年,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诊疗人次为1062.5万人次,门急诊人次为1017.34万人次,年住院人次为9.05万人次,住院手术人次为4.17万人次,分别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服务量的5.5%、5.4%、3.6%和4.6%。

    总体而言,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不高,目前尚未形成与公立医疗机构有效的互补与竞争态势,亦难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 上海社会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

    (一)社会医疗机构已成为上海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上海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上海的社会医疗机构在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医疗服务领域已有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市医保办又出台了多项积极扶持政策,使这类社会医疗机构在公立医院主导下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有效发挥了积极作用。

    许多社会医疗机构紧跟上海迈向亚洲一流中心城市的步伐,将目光锁定高端医疗服务,探寻其间的市场机遇。这些医疗机构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主要是为高收入、高保障、高社会阶层、高标准要求的高端人群提供精细、优质的医疗服务,代表着一种医疗服务质量(高技术、高服务)的高档次和服务对象的高端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经济条件相对较困难,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地点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到市中心大医院就诊缺乏条件,因此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在上海众多社会医疗机构内就医。部分社会医疗机构还主动与外省市“新农合办公室”联手探索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在沪就诊绿色通道,既保障了他们的健康,又使医疗费用能得到及时结算,方便了病员,也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称赞。

    (二)社会医疗机构已成为打造特色专科品牌的新基地

    近年来,上海社会医疗机构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专科资源的单位,展示了“发挥专长、塑造特色”的医疗服务功能。为进一步加强对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行业的扶持、指导和监管,作为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发展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加速上海现代医疗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由上海市卫生局主办,委托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在全市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内开展优势专科的评选。首批优势专科自建设以来,在专科管理、专科技术、专科人才培养、临床研究、专科设施、设备及环境的综合实力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也大幅提升。

    (三)社会医疗机构是专家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近几年,社会医疗机构吸纳了众多来自公立医院的专家资源,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陆道培,我国冠脉外科奠基人之一的肖明第教授,原第二军医大学校长及上海医学会副会长、著名骨科专家李家顺教授,原市一医院眼科主任吴迺川教授,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西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