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
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和行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尤其社会工作实务更是处在探索、创新与规范过程中。如何给予初入行的社会工作者以清晰的实务指引?如何保证服务质量,进而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公信力?如何促进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不断获得专业发展?这些都是行业管理者和机构管理者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社会工作领域的标准化建设。
近年来,社会工作标准化建设在有关政策文件中屡屡提及。中组部等18部门2011年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同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制定行业服务和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201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制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中,也将社会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列入基本社会服务标准化推进工程之中。
在国外,与社会工作有关的标准并不鲜见,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均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工作标准。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制定有关的社会工作实务标准,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含多项标准的体系;澳大利亚社会工作者协会制定了《社会工作实务标准》(Practice Standards of Social Workers:Achieving Outcomes)(2003);英国健康与照顾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社会工作者能力标准》(Standards of Proficiency for Social Workers in England)(2012)。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IASSW)也于2004年发布《社会工作教育与培训的全球标准》(Global Standards fo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以提高社会工作教育的质量,促进社会工作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在我国香港地区,2000年开始实行的“服务质素标准”(Service Quality Standard)专门用于对受政府资助的民间组织的服务进行评估和监管,但香港并无相关的社会工作实务标准。
标准化是人们干预世界的方式之一,是力图创造出一个有序、规则和稳定的世界的努力。我国社会工作正处于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如深圳市在社会工作标准化方面已经开始相关探索和实践,但是有关社会工作标准化的诸多问题尚需要深入研究与讨论。本文拟对美国社会工作标准化实践和我国深圳市在社会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的努力进行梳理和分析,对社会工作标准化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由于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非常少,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一 标准和标准化的涵义
根据我国《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0000)的界定,标准(standard)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并且“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而与标准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则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从上述定义可知,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是人们进行贸易流通、技术交流和具体行为的准则,而标准化则是围绕标准的研究、编制和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按照标准的适用范围,标准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按照标准涉及的对象类型,标准分为产品标准、过程标准和服务标准;按照标准中技术内容的要求程度划分,标准分为规范、规程和指南。其中,规范是指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要求的文件;规程是指为设备、构建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而指南则是给出某主题的一般性、原则性、方向性的信息、指导或建议的文件。
二 社会工作标准化的背景
社会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提供的人类福利服务。从行业性质上看,它属于服务行业。社会工作与标准的结合,首先与标准化方法和技术在服务领域的渗透是分不开的。标准化方法和技术源自工业企业生产和管理,对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大生产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尤其是进入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