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
物联网概念距其首次提出已有十余年历史,作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的代表,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是各国近些年产业政策支持和投入的重点。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从技术层面来看,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在国际标准的制定方面,我国已成为主要的发起国和主导国;在物联网基础设施方面,我国无线通信网络和宽带覆盖率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经过几年的技术和市场培育,加之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可以预见物联网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尽管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来自技术、标准、规模等诸多方面的挑战。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资金的支持。如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既是物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破解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难题的突破口。与传统产业相比,物联网是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同时,高风险和收益不确定等特征更加大了物联网产业融资难度。2011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不含应用层),与巨大的产业规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物联网投融资规模较小,2010~2011年我国物联网投融资涉及金额为233.59亿元,还未占到产业规模的10%。具体来看,物联网产业投融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物联网产业债务融资困难。作为高新技术的物联网产业由于其产业特征和发展模式,往往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但在发展初期风险巨大;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往往规模较小,缺乏固定资产作为抵押担保;再次,高新技术企业在初期大多无赢利记录或缺乏良好信用史,难以找到合适担保人。上述三点原因导致物联网难以获得银行提供的信贷支持、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
此外,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只能是固定利率,即金融机构赚取固定收益。然而事实上,资本市场中不同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不一,金融机构更是如此。金融机构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必定考虑资金来源和资金去向在稳定性和收益性方面的权衡。利率管制机制致使其在承担高新技术产业高风险的同时,无法实现与高风险相对等的高收益,从而降低了金融机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积极性。由此可见,现行固定利率机制是限制物联网融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物联网产业资本融资不足。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对企业直接融资设有最低资本规模、存续时间、净利润等诸多门槛,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三年连续赢利等。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于缺乏赢利记录、存续时间短等条件,无法达到主板或中小板上市要求,难以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物联网企业也难以摆脱这样的困境,我国资本市场门槛较高、缺乏合理梯度等因素限制了物联网企业的融资,进而延缓资本与科技相结合时间,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资本市场常常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高标准要求,来降低对高新技术产业缺乏深入了解所带来的融资风险,这导致高新技术产业的独特价值容易被资本市场的“一视同仁”所抹杀。此外,目前物联网相关的应用主要由政府推动,市场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因而,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颇为平淡。上述因素都是物联网产业资本融资不足的原因。
相比之下,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中的创新制度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例如,纳斯达克设有两个市场,按市场按梯度划分,除一般市场外还专门设立了小型资本市场,专门吸引规模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此外,纳斯达克市场还针对不同类型公司提供特定运营考察和上市费用。例如,不强调发展性公司的经营时间和赢利水平,对小型市场的上市门槛更低。这有效缓解了资金缺口,为高新技术产品融资提供了快捷途径。
第三,物联网产业投融资分配不均。物联网产业大致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产业层面。我国物联网产业投融资金额分配存在明显不均等的问题。总体而言,传输层和平台层承接了物联网产业下游RFID等成熟行业和未来新兴的应用市场,是目前物联网产业最为活跃的投融资领域。2010~2011年传输层和平台层投融资涉及金额为120.72亿元,占到了整个物联网投融资规模的52%,其次为处在感知层的半导体类企业,涉及金额为65.27亿元。而发生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