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总报告

    作者:严耕 林震 吴明红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摘要:本篇首先介绍了2013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然后分析了评价方法,再是相关的研究与分析,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专辟一章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论述,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那么,十七大召开之后的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又面临怎样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如此高的战略地位?十八大之后,我国又该如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些都是关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大问题。

    2010年,我国第一部生态文明绿皮书《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出版,发布了各省份2005~2008年的生态文明指数,以及各种分析结果。2011年版和2012年版生态文明绿皮书对2009年和2010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了追踪评价和研究。2013年最新版的生态文明绿皮书,恰好评价的是十八大召开之前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以上这些大问题,就是最新的《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3)》重点关注的。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广泛涉及器物、行为、制度和观念层面的系统工程,是全方位绿色转型的文明创新。因此,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测评,不能过于狭隘。基于当前国家数据发布情况,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 2013)重点考察各省份的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这四个领域,并计算得出体现各省生态文明建设整体状况的生态文明指数(ECI 2013),以及去除社会发展类二级指标后计算得出的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 2013)。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3)》最新评价结果及动态追踪显示,在经济社会高速增长的驱动下,十七大之后的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保持了连续上升的良好态势,尽管资源消耗和部分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上升,但每万元GDP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不断下降,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有所提高,这是可喜的成就。然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严峻,一方面,生态活力增长速度放缓,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进一步提升碰到了门槛,陷入了发展瓶颈;另一方面,环境质量呈持续退步走势,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积重难返,工业污染有所好转,又陷入了更难治理的农业面源污染泥潭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陷入恶性循环。

    总之,我国十七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仍然保持较快水平,但发展质量仍然不高,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仍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生态环境改善为代价。正是针对不断加大的生态文明建设难度,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为给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用的政策建议,《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ECI 2013)》在综合评价2011年各省生态文明指数(ECI 2013)和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 2013)的基础上,比较了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差距,区分了各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类型,测评了各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进步指数,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主要驱动因素和驱动类型,探讨了各层级指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相关性,深入探讨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最终提出了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 评价结果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ECCI 2013)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从生态活力、环境质量、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四个方面对各省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出各省的生态文明指数(ECI 2013)和绿色生态文明指数(GECI 2013)。

    (一)2011年各省生态文明指数(ECI 2013)评价结果

    2011年各省生态文明指数仍有较大差距,最高分为北京(97.59),最低分为甘肃(58.13)[1],首尾排名自2008年以来连续四年没有改变。北京在社会发展和协调程度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成效仍高居榜首。甘肃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与上一年度相比,人均GDP增长21.61%,城镇化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但社会发展相对排名未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由于农药施用强度增加了53.4%,地表水体质量下降了10.4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