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沪港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竞合新关系分析

    作者:倪外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摘要:文章以新时期沪港金融、贸易及物流、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金融危机后沪港两地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初步研判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决策,阶段性进程与目标以及对香港自由贸易港的影响与挑战,对支撑香港自由港发展的贸易政策、发达金融系统、高效的物流通关措施、投资环境塑造等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的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新定位及国际化路径。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services,trading and logistics,tourism,and other leading industry in Shanghai and Hong Kong after the financial crisis.It preliminary concludes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cision-making,the stage process and target of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as well as,the challenges and the affection to the Hong Kong free trade port.It has summarized the trade policy,the developed financial systems,the efficient customs clearance measures,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and other experiences that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s free port for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Anymore,it also explores the new positioning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s about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Shanghai and Hong Kong with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一 沪港主要行业发展对比

    1.金融服务业

    (1)金融危机后香港金融服务业恢复性快速增长,投资活动复苏

    香港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全港经济发展指数,在经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短暂调整后,香港金融业逐步恢复活力。2010年,香港金融服务类从业人员21.9万人,约占香港就业总人数的6%,行业增加值2620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5%。2008~2010年,就业人数和增加值分别上升约7%和3%。金融服务业一直是高增加值行业,2010年,行业从业人员人均产生119.4万港元的增加值,而同时期,贸易与物流行业人均为55.3万港元,专业服务业为46.5万港元,旅游业为34.2万港元。2010年,上海金融业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9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

    银行业。银行业作为香港金融服务的传统产业,一直在香港金融活动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现在,银行业受危机影响的下行趋势得到缓和,逐步恢复危机前的行业业绩水平。香港银行界实施三类级别制度,即持牌银行、有限制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这三类机构均属于认可机构,但企业驻港代表处不能在港从事任何银行业务,主要职能仅限于境外银行与香港客户之间的联系。2010年,银行业就业人数及行业增加值分别占整个金融服务业的42%和62%。2010年,银行业雇员9.18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口的3%,行业增加值1626亿港元,约占全港生产总值的10%,行业就业人数在2008~2010年间下降2%,同期行业增加值保持不变(见表1)。

    表1 香港2008~2010年金融业就业人数及增加值

    2010年,银行业职员工资支出及营运开支分别为703亿港元和723亿港元,分别占行业总收益的28%和29%,职员收入约占行业总开支的50%。2010年,由于净利息收益上升,银行业务总收益较上年上升10%,达到2503亿港元。其中持牌银行所占比重最大,超过总收益的90%(见表2)。银行业的特色是业务高度集中,按业务总收益计算,排名前20位的银行总收益占2010年整个行业收益的76%。2010年银行业的净利息收益为1060亿港元,净利息收益占银行业总收益的比重由2009年的47%下降至2010年的42%,主要原因是这类收益在2010年下降明显及同期非利息收入增加。香港银行认可机构近年来致力于通过提供更多金融资产交易及经济服务来增加非利息收入,从而拓展了收入来源。

    表2 香港2008~2010年银行业主要统计数据

    保险业。保险行业在香港金融业中首先取得较大幅度的恢复性增长。香港保险业主要包括人寿保险、非人寿保险、保险及退休金辅助活动。在2010年,保险业共有从业人员4.38万人,占香港就业人数的1%。行业增加值为261亿港元,约占本地生产总值的2%。从2008年到2010年间,就业人数和行业增加值分别上升2%和14%(见表1)。保险业继2009年的强劲回升后,2010年保险行业总收益继续保持3%的增长。其中,在2010年,人寿保险及非人寿保险分别占整个保险行业总收益的89%和8%,保险及退休基金辅助活动占3%。在2010年,保险业职员薪酬支出及营运费用分别为196亿港元和108亿港元,薪酬费用占整个行业总营运开支的2/3。其中,保险业业务高度集中,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业务总收益占整个行业总数的82%。

    其他金融服务业。香港完备、高效的金融体系对市场经济波动反应灵敏,在利好的市场信息刺激下,其他类金融服务机构对市场经济表现了良好的预期,行业增幅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最大。香港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内容,包括信托、基金及相关金融工具。2010年,这三类金融组织共有职员8.38万人,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2%,产业增加值733亿港元,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较上年分别增加14%和16%(见表1)。其中,投资和控股公司,包括信托、基金及相关金融工具在2010年业务收益较2009年上升34%,收益业绩在“其他金融服务业”的总收益中比重最大,且主要来自股息。人员薪酬共支付151亿港元,营运费用290亿港元,分别占此类企业收益的5%和10%,远低于此大类企业的对应比例17%和21%(见表3)。融资租赁与信贷机构,这类企业业务收益主要来自利息收入,较2009年上升11%。不涉及借贷的金融服务活动、金融服务辅助活动及基金管理,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及基金公司,其主要收益来自买卖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佣金和管理费。受金融海啸影响,2008年同比下降24%,2009年下降10%。其中,资产管理公司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和2009年业务收益分别下降8%和17%,随着投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