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城市生活的多维书写:2013年的上海文学

    作者:杨扬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摘要:

    近年来,上海的城市写作越来越从单一化的想象中解放出来,呈现出别样的气象来。相比上一代或者上几代城市作家而言,以夏商、张怡微、路内等为代表的作家,已经自觉与传统的城市书写方式拉开了距离,而将目光投向城市的内部。经由这些作家的重新书写,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的复杂性日益凸显,城市形象也更加丰满和生动。随着《繁花》《东岸纪事》等多部城市文学优秀作品的出现,以及一批青年作家创作的成熟,城市文学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叙述方式,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这样一个新的时期里,作家们将重新思考个人与城市的关系,寻求最适合城市人生存状态的表达方式,重构城市的现代精神。

    一 小时代里的文学新路

    2013年上海文坛,除了王安忆的《众声喧哗》(上海文艺出版社)、非虚构序列《今夜星光灿烂》《波特哈根海岸》(新星出版社)、王小鹰的《假面吟》(上海文艺出版社)、《懒画眉》、赵丽宏的《童年河》(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等几部新作外,这一年,夏商的长篇小说《东岸纪事》(上下卷)(上海文艺出版社),姚鄂梅的长篇小说《西门坡》(上海文艺出版社)、《一次出轨》(《芒种》2013年第4期),薛舒的《准备结婚吧》(《人民文学》2013年第1期),滕肖澜的《去日留声》(《十月》2013年第10期)、《上海底片》(《上海文学》2013年第9期),路内的长篇小说《花街往事》(上海文艺出版社)、《天使坠落在哪里》(《人民文学》2013年10期),甫跃辉的短篇小说集《动物园》(上海文艺出版社),小饭的《爱情与其他发明》(中国华侨出版社),以及文汇出版社推出的新锐作家系列中,任晓雯的《阳台上》、走走的《天黑前》、张怡微的《旧时迷宫》、甫跃辉的《刻舟记》也很值得一读。

    纵览2013年,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登上荧幕,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网络媒介时代的《小时代》赢得了不错的票房,但是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连对之持宽容态度的王安忆,也觉得《小时代》中物质化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可能会被将来的文学史注意到。面对咄咄逼人的消费写作,王安忆有意隐藏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有一些各行其道、互不干涉的意味。但是,从另外一个维度上讲,王安忆的《众声喧哗》和郭敬明的《小时代》,虽然一个是纯文学的路数,一个是类型写作的路数,却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包抄过来,共同指向了今天的文化现实——转型中国正进入一个众声喧哗的小时代。

    从艺术水准来看,《小时代》确实乏善可陈,充其量是一部类型片,但是《小时代》的出现似乎在宣示着,我们正进入一个奠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无边的消费主义、精致的物质主义、价值的虚无主义的小时代。不仅如此,随着微信、微博在青年人生活中的流行,并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通信工具乃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个体化、群落化、亚风格化的小时代、微时代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小时代、微时代的到来,与崇高、理想等有关的那些坚固的东西也许将烟消云散。对大时代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一次告别的聚会。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想从整体上对这个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可能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但是,这也给写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写出生活的小,让自己感官的触角摩挲城市的每一寸肌肤,进而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仔细打量那些被大而化之、整齐划一的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原——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真诚、美好、恐惧、战栗、焦虑、敬畏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对于今天的城市作家来说,做一个本雅明笔下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在光怪陆离的都市中做一个漫游者、闲逛者、勘察者,接续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感觉派开创的城市叙事传统,在小时代中回望大时代,让小与大在对话中走向一种间性的写作,不失为一种可能的写作策略,也许会有曲径通幽的意外收获。从这个维度上来考量2013年的上海小说创作,也许别有一番新意。

    在小时代里,人们更愿意去把握与此在有关的片段,比如滕肖澜和薛舒,这两位上海文学的“双生花”的作品,是可以比照着阅读的。滕肖澜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着力写某个日常生活的片段,写作如同打磨精致的玉器,于细微处见功夫,在有限的时空内深挖人性深处的那个小来;而薛舒的格局则相对较大,在一个较长的时空内,展现时代的变迁。滕肖澜的《去日留声》是一篇非常精致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其驾驭细节的才能,作品篇幅虽小,家长里短却写得绘声绘色,小说微妙之处,正在于在其精心营造的细节中可以发现人性的微光。小说中的父亲文老师是一个看什么都不顺眼、表现出轻度虐人与自虐倾向的人,属于上海男人中心思缜密、敏感、有些作的一种。父亲的作并不是没有来由,他年轻时支内去了安徽,人很聪明,高考时只复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