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在高考改革的道路上出现了不少新尝试、新举措与新热点,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极大关注。从第一批参加课改的省区2007年新高考方案陆续出台,再到江苏省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引发的热烈争论,高考又一次成为新闻媒体及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多人都在思索:这些改革新举措、新动向目的何在?将产生何种影响?理想的选才模式究竟该是何种面貌?高考改革到底路向何方?
一 2006年高考改革热点透视
(一)四省2007年新高考方案出台
2004年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区经教育部批准作为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开始进行试验。2007年这4个省区的高三学生将作为新课程方案的第一批考生参加高考。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2007年新课程高考大纲,四省区的新高考方案也陆续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
山东省的新高考方案科目设置为“3+X+1”,“3”是指语文、数学(文理分科)和外语,是所有考生的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1”指基本能力,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海南省2007年将把会考成绩计入总分,考试科目设置模式是“3+3+基础会考”。第一个“3”指的是语文、数学(文理分科)、外语;第二个“3”,对于文史类考生是指政治、历史和地理的组合,对于理工类考生则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组合;基础会考是高中毕业生水平考试。“3+3”科目的考试成绩按卷面实际得分计入录取成绩总分,基础会考成绩按卷面得分的10%计入录取成绩总分。
广东省的高考方案出台相对较晚,在科目设置方面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3”为语文、数学和外语;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考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内容都涵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学科的共同必修课内容;“X”为专业选考科目,考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术科、美术术科、体育术科等9门学科中任选一科。另外,从明年起,广东省的高考将不再采用标准分的计分形式。
宁夏的新高考方案对科目的设置相对较为传统:“3+文综/理综”。“3”是指语文、数学(文理分科)和外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
(二)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
江苏省是2005年开始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2008年将配合课改施行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规定的考试模式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指的是统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学业水平测试”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其中选修测试科目5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综合素质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学业水平测试按等级计分:必修测试科目按分数划定等级,选修测试科目的等级则根据考生成绩分布划出。在公示方案征求多方意见后,在最初A、B、C、D的4个等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A+和B+两个等级,以更好地区分成绩优秀考生的水平。根据该方案,允许考生参加两次测试,选择较好的一次记录成绩,该成绩在三年内有效。考生在填报普通类高考志愿时要求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合格)以上,填报艺术、体育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D级(不合格)不超过三门。
(三)教育部出台新高考大纲综合素质评定列入高考
2006年9月25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一些省区的高考改革新方案发表了看法。他表示,各个省改革方案内容可能不一样,但不管增加哪些科目或减少哪些科目,都要和高中课程改革相衔接。发挥推进素质教育指挥棒的作用,这是教育部高考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随后,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大纲,对高考考什么、怎样考等问题进行了原则性的界定。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指出,高考新方案强调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注重考查考生观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认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作为高等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五省区(山东、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