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

    作者:覃溥 陈远璋 陆卫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摘要:截至2006年底,广西已有文物事业机构113个:其中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9个,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所、站56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文物考古队2个,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1个,文物商店4个,拥有业务用房13.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3万平方米。全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1万多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1937处,靖江王陵和合浦汉墓群被国家列入了“十一五”期间重点遗址保护项目。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机构收藏文物27.89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03件(套),二级文物5401件(套)。“十五”时期,广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一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工作实绩

    (一)文物保护成绩突出

    截至2006年底,广西已有文物事业机构113个:其中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9个,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所、站56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文物考古队2个,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1个,文物商店4个,拥有业务用房13.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3万平方米。全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1万多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处,靖江王陵和合浦汉墓群被国家列入了“十一五”期间重点遗址保护项目。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机构收藏文物27.89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03件(套),二级文物5401件(套)。“十五”时期,广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1.资金投入增大

    “十五”时期,国家、自治区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广西的文物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总额近2亿元,其中,用于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是过去三个五年计划总和的两倍多;“十五”期间还创纪录地引入了旅游国债和社会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基本设施建设,数额达到总投入的1/4强。“九五”初期时,广西除桂林市外无一地级市级财政预算单设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现在南宁市、柳州市和文物遗存较多的个别县级财政都设立了固定的地方政府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部分有对外开放文物点的市县也以经营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来保证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来源。现在自治区和市县级每年度用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营运的总资金额约在2000万元以上。

    2.博物馆设施建设明显改观

    目前,广西共有广西博物馆、广西自然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梧州市博物馆等七个省(自治区)、市级博物馆被列为国家重点博物馆。投资5500万元的柳州市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12月建成开放;建设总投资约2.3亿元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已于2006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县级博物馆建设也有大的进展,新建成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博物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靖西县壮族博物馆等五个少数民族博物馆,还建成了灌阳县博物馆、钟山县博物馆、象州县博物馆、大新县博物馆、田阳县博物馆等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十五”期间,各级政府用于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超过亿元。

    3.文物保护单位上了新台阶

    “九五”、“十五”期间,各级财政投入自治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资金4000多万元,对灵渠、花山岩画、临贺故城、刘永福旧居建筑群、经略台真武阁、程阳风雨桥、大士阁、友谊关、新会书院、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青莪馆等3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柳州白莲洞遗址、南宁昆仑关战役旧址、三江马胖鼓楼等20处单位榜上有名,使广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原来的22处增至42处(共400多处文物点)。广西第六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正在补充、评审、申报过程中。桂林靖江王陵、桂林石刻、合浦汉墓群、忻城莫土司衙署等的保护规划正在编写或已完成。宁明花山岩画、兴安灵渠、三江程阳永济桥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4.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开展文物调查、勘察和专题普查中发现各类文物点一万多处,基本摸清了广西地区地上地下文物家底。抢救、发掘古遗址、古窑址等数十处,发掘古墓葬千余座,出土文物10多万件,使大批文物得到了抢救保护。完成多项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和重点发掘研究项目,整理、调查发掘报告200多篇,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顶蛳山遗址、革新桥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分别于1997、2002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0年,百色旧石器成果以“人类起源研究再添新证,百色旧石器挑战‘莫氏线’理论”为题,被中国科技部评为“2000年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

    5.制定文化保护新法规

    1993年12月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并于1997年、2004年进行了两次修正。2005年又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这两个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大力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文物事业的重要保障。2001年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