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公共文化服务指数:思路、原理与指标体系

    作者:贾旭东 出版时间:2007年11月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评估,就是通过一套设计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测,以反映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科学的运行评估是一种评价,但这种评价不应该是一种仅仅面向过去的总结性或奖惩性评价(显然,这种评价也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应该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评估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而是着眼于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评估,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评估对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拟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数,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阐释这一指数编制的思路、原理以及指标体系的开发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评估,就是通过一套设计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测,以反映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途径。科学的运行评估是一种评价,但这种评价不应该是一种仅仅面向过去的总结性或奖惩性评价(显然,这种评价也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应该成为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性评价。也就是说,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评估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总结,而是着眼于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评估,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工具。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运行评估对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我们拟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数,本文的主要任务是阐释这一指数编制的思路、原理以及指标体系的开发问题。

    一 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基本思路

    指数,作为一种能够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状况的相对数,因其在帮助决策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成为一种被普遍使用的成熟方法。正是指数的这种特点和功能,特别是其在经济、社会和人类发展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将指数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构造公共文化服务指数,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其根本目的是希望通过测度某一地区某一时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状态,为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各层次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坚实基础,为社会、各种营利和非营利组织以及广大民众了解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必要信息。为此,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至少应该具有如下三个基本功能:一是能够描述和反映某一时期内某一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水平和状态;二是能够评价和监测该时期内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实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三是能够综合判断和揭示该时期内该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向和途径。

    将公共文化服务状态指数化,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及其应用的挑战。

    挑战之一是考量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成熟度。公共文化服务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指数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构造这样一个指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而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与否,取决于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成熟与否。离开了对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系统的理论理解和把握,不可能找到真正反映公共文化服务本质变化的指标,无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指数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挑战之二是考量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定量分析的可能性。就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应用而言,定量分析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且不说从理论系统中析出理论变量本身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就算是理论变量很容易确定,要在现实世界中为这些“理论变量”找到科学合理的测量指标,并找到正确、有意义又是可获得的对应数据,则更是一件困难重重甚至有时还需要付出极高成本的事情。

    挑战之三是考量应用者主观任意性的避免程度。虽然综合评价指数简单、灵活,易于操作和理解,具有单个指标或松散的指标体系所达不到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内在局限。除了指数合成过程中损失原有指标的大量信息和指数的抽象性所导致的有时无意义之外,主要是研究者主观任意性的不可避免问题。表现在指标的选择上,选择哪些指标,选择多少指标,存在着一定的任意性。表现在指数合成上,没有普遍认同的科学方法,缺乏统一的权数分配的定量标准。将应用者的这种不可避免的主观任意性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同样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鉴于编制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上述困难,我们试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出发,以公共文化服务的预期目的为价值指向,围绕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可持续性提高这一核心问题,开发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指数的指标体系。

    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出发,求教于各地丰富生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就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的实际发展状况而言,应该说还处于草创阶段,基本的理论框架、基本的概念逻辑、基本的原理结构、基本的分析方法等等,都还在探索之中。甚至学科定位和归属,也都是不清楚的。理论上的不成熟归根结底源于实践的不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和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提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