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一 奥运会对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的体育产业上个世纪80年代已初露端倪,但真正开始发展是在其后的90年代之后。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北京市的体育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雏形,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群众性体育发展滞后,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缓慢,体育管理机制与模式缺乏生机与活力,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热情还不高、体育人口数量偏小等等。随着“奥运”热潮的到来,社会公众关注奥运,支持奥运,参与奥林匹克体育项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为各类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设施推进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运作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带动了体育器材、体育教育、体育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从国外经验来看,奥运会的举办将给举办城市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一)给体育本体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目前北京市体育本体产业以健身休闲业和体育彩票业为主体,北京2006年体育彩票发行额为119666万元,2007年截止到第三季度为89452万元。[1]可以说,北京市彩票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掘出来。另外,北京竞赛表演业长期在低谷徘徊,其主要原因是比赛项目不够成熟。国内目前较成熟的体育竞赛表演项目是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等联赛。据统计,近几年中超俱乐部的市场收入平均每家为2500万元,应该说比较低,而且远远不能收回投入。在欧洲联赛一个好球员的转会费就是中国俱乐部投入的好几倍。中国联赛在足球比赛的三大收入票房、广告、转播权中都较低。2007年全年30轮210场比赛平均每场观众人数为1.51万人,比2006年上升了42.45%,和往年场均观众人数徘徊在1.10万人上下相比,似乎有较大反弹迹象。[2]但2007年欧洲几大联赛场均观众德甲为40745人,英超为33384人,西甲为29029人(巴萨的73325人排名第一,皇马51544人排第二),[3]而欧洲联赛的票价要比中国高得多。北京竞赛业中的篮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自行车等在国内同样有巨大的消费群,但目前这部分体育市场尚处于发展的雏形阶段,收入并不多。
举办奥运会无疑会刺激一些半成熟项目加速向成熟项目转化,从而为体育本体产业开拓出新的市场空间。另外,奥运会比赛本身是国际最高水平的比赛,国外的高水平俱乐部介入中国体育市场也会对中国体育比赛“上水平”提出新要求,从而加速竞赛表演市场的培育;从奥运会门票收入来看,从1984~2004年,奥运会门票收入在以每届5%左右的速度递增,尽管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门票价格作出过相应的规定,但对于观众人数却难以控制,尤其是观赏性、刺激性强的一些项目,观众人数每届都在递增,这就必然刺激竞赛表演市场的繁荣。因此,举办奥运会必将打破北京市竞赛表演市场低迷的局面。
2007年8月14日,北京奥组委确定了奥运会门票境内公众销售第一阶段分配结果。来自中国境内的30多万名公众成功预订到了1593345张北京奥运会入场券。[4]根据规定,预订量超过申购量的场次将进行电脑抽签,全中国平均中签率为开幕式门票4.7%,闭幕式门票15.1%;体育比赛门票34.6%,其中,篮球、跳水、乒乓球门票最为抢手。北京奥运会可售门票总数700万张,北京奥组委于2007年4月15日正式启动了面向境内公众的第一阶段奥运会门票销售,门票数量约为220万张。剩余门票则在2007年10月启动的门票销售第二阶段公开发售。
对于彩票销售,奥运会同样会起到促进作用,我国目前的体育彩票销售体系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国家严格限制体育彩票的异地销售,但是每逢重大国际赛事(如亚运会、大运会),国家都会专批一定的彩票额度,而且视比赛级别还可能允许异地销售。奥运会作为我国21世纪头十年的一件大事,估计国家会在彩票销售额度、异地销售等方面给予相当的优惠条件,这必将促进北京市体育本体产业快速发展。
(二)给北京市体育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
在北京市的体育相关产业中,体育用品销售业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根据北京市体育局市场管理处最新的统计数据,体育用品业已占有体育产业产值的60%左右,这个比重在国际上是偏高的。2008年奥运会一方面会导致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另一方面,其他需求的急剧增长必将对体育用品产生“挤占效应”,有利于调整体育产业内部结构,有利于调整体育用品业在整个体育产业中的比重。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