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话剧百年纪念与北京舞台上的戏剧展演

    作者:高音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摘要:

    2007年中国话剧迎来百年纪念。国家和政府的一系列话剧百年纪念活动与规模空前的北京舞台上的戏剧展演,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中国话剧。话剧参与人生、批判现实、改造社会的功能得到一次全面的推广和升华。历史和现实都无可辩驳地证明:话剧生根中国,顺应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话剧应该肩负起它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

    100年前,随着中国社会革命形势的风云激变,一种来自西方的新的舞台艺术形态——话剧艺术在中国出现。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演出《黑奴吁天录》,凸显了不愿做奴隶的反抗精神,表达了中国青年日益高涨的民族民主思想。受其影响,革命者王钟声同年在上海组织的春阳社,也演出了《黑奴吁天录》。当年春柳社的重要成员欧阳予倩说,这是“话剧在中国的开场”。这种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采用分场分幕的近代的编剧方法和写实的化妆、服装、装置、照明,表现当代的生活斗争和历史故事的近代话剧,“是半世纪前和资本主义文明一道由欧洲输入的或是受了外国严重影响的新型剧种”。[1]它的民主精神和崭新的美学观念,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大力推崇。在文化先锋看来,应该参与人生,批判现实,改造社会。2000年轰动一时的话剧《切·格瓦拉》的创作者之一黄纪苏,在纪念话剧百年时强调:“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的剧烈转型过程中,话剧就是以‘话’而成为一个响亮的社会论坛。”可以说,话剧从进入中国时起就与革命和现代性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选择了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话剧作为激励民族精神的文化载体。中国的话剧创作和戏剧运动就这样风雨兼程地走过了百年的岁月。一代又一代话剧工作者高擎话剧开启智识、鼓舞精神的火炬,使中国话剧朝着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方向逐步迈进。

    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从2007年4月开始,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主体纪念活动包括:①隆重举行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会;②举办“纪念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暨第五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和“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经典剧目展演”;③召开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④表彰话剧界有突出贡献艺术家和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⑤举行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邮票出版发行活动。重点纪念活动涉及出版发行话剧百年剧作选;打造“首都话剧中心”;话剧百年进校园活动;让所有市民有机会走进剧场。

    4月6~8日,在北京召开了纪念中国话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文化部部长、文联主席孙家正强调,举办这个研讨会,“旨在在当今人类文明形态多姿多彩、国际文化艺术交流空前活跃的形势下,在中国人民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认识话剧艺术的价值、研究话剧艺术的创新、推进话剧艺术的繁荣”。[2]著名导演徐晓钟指出,中国话剧百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历史特点的优良传统。面对时代,话剧工作者需要关注以下方面:建设有原则的戏剧批评;辩证地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视培养演出管理人才;创造让青年话剧工作者脱颖而出的条件。[3]针对目前话剧演出整体上的低迷徘徊、剧本匮乏、演员缺少、剧场管理不善、观众流失严重等问题,与会学者和艺术家进行了研讨,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建议。[4]

    出版发行《中国话剧百年剧作选》(20卷,中国对外翻译公司)是百年纪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套选集收录了1907~2007年间我国原创话剧作品180部,是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话剧剧作精粹。本着以年代为序、“详近略远”的构想,选取了各个时期在年代、内容、形式、流派等诸多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第1卷(1909~1929年)收入了《黑奴吁天录》本事、《名优之死》、《终身大事》等16个剧本;第2卷(20世纪30年代[Ⅰ])收入了《这不过是春天》、《雷雨》、《日出》等10个剧本;第3卷(20世纪30年代[Ⅱ])收入了《原野》、《上海屋檐下》、《放下你的鞭子》等10个剧本;第4卷(20世纪40年代[Ⅰ])收入了《北京人》、《屈原》等5个剧本;第5卷(20世纪40年代[Ⅱ])收入了《法西斯细菌》、《万世师表》等6个剧本;第6卷(20世纪40年代[Ⅲ])收入了《风雪夜归人》、《升官图》等7个剧本;第7卷(20世纪40年代[Ⅳ])收入了《红旗歌》、《战斗里成长》等11个剧本;第8卷(20世纪50年代[Ⅰ])收入了《龙须沟》、《万水千山》等7个剧本;第9卷(20世纪50年代[Ⅱ])收入了《同甘共苦》、《茶馆》、《关汉卿》等8个剧本;第10卷(20世纪50年代[Ⅲ])收入了《洞箫横吹》、《蔡文姬》等8个剧本;第11卷(20世纪60年代)收入了《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