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
2007年以来,郊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工作,落实了一批产业、工程和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郊区农村经济发展。从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来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稳定增长,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郊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平稳。
一 2007年前三季度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都市型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特征进一步突出
2007年郊区农业通过布局调整、特色培养、功能开发以及科技创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特征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种植业产值78.1亿元,增长2.0%,养殖业产值90.6亿元,增长4.8%。
1.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初具规模
围绕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集农业新技术示范平台、产业化亮点基地、观光休闲农园和科普教育长廊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是北京市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突破口。全长68公里的京承高速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是2007年的建设重点,现已初具规模。京承高速公路两侧在完成绿化面积8215亩、平整土地面积8700亩和实现3.5万亩裸露农田生物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走廊的经济效益,已建设施面积1000余亩,新建和改造提升观光采摘休闲园17个、1.3万亩,积极进行密云宁村6500亩旱作农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了芦笋、百合等花卉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京承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已初具规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日益彰显。
2.都市型现代农业出现新趋势
2007年北京市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中,出现了一些新趋势,引起多方面关注。一是种植园林化。2007年郊区涌现的一批农业种植公园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如怀柔区凤山百果园等融观光、游赏、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公园;密云、顺义、怀柔、房山等区县实现传统玉米种植的创意种植,栽培成玉米迷宫。二是管理精密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2007年大兴区以设施农业为切入点,在6个村开展施肥、灌溉、施药、控温等精准生产技术推广示范,使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节水15%以上,节省农药20%~30%。三是布局规模化。怀柔桥梓镇将大枣园、核桃园、浆果园、苹果园、梨园等多个生态农业园连接成片,占地4.5万亩,带动农户1800多户。密云的农耕文化休闲产业带、云蒙风情大道;怀柔的“雁栖不夜谷”、“夜渤海”等多条民俗旅游产业带,整体规划布局,统一设计风格,体现了多种产业融合的规模效益。四是产品特色化。平谷区依托大桃生产,挖掘其文化价值,成功开发出晒字桃、异型桃等生日系列产品,提高了平谷大桃的文化品位和品牌价值。五是生产立体化。通州、房山、顺义、密云等区县发展1万亩林菌间作和昌平、房山、平谷发展的果草畜一体化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3.休闲农业发展迅速
开发农业生活功能,发展观光采摘和民俗旅游等形式的休闲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新农村建设也明显改善了郊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使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城市居民能够方便、放心、安全地到郊区游玩,促进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农业观光园达到1238个,同比增长36.6%;观光采摘收入7.0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7.9%。民俗旅游接待856.9万人次、收入达到3.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5.5%。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分别吸纳就业3.8万人和2.1万人,农民从业人员报酬分别增长15.3%和38.3%。
4.花卉产业增长态势强劲
随着奥运召开时间的不断临近和举办花博会的影响,前三季度北京市设施花卉增长明显。第三季度设施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746亩,同比增长66.5%;实现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60.9%,其中设施盆花种植收入1.38亿元,同比增长71.6%。花卉产业基地也发展迅速,如丰台花乡千亩花卉产业基地、延庆四海合作社种植中心百合种球繁育基地、顺义嘉源花卉基地等。另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拉动了花卉产业的发展,使花卉产业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另一个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二)农村各项建设稳步推进,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