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
当前,两岸关系正发生积极变化,在和平思维和双赢思维下,两岸共同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所在。为建立更加紧密的两岸合作交流关系,福建作为对台合作交流先行区,可以通过创建海西对台合作新区,构建两岸合作关系运作实体平台,纵深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挖掘两岸合作发展后劲,推动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将为两岸同胞携手建设共同家园展现美好愿景。
一 政治环境机遇
2008年4月,在博鳌论坛的“胡萧会”上,萧万长先生提出:“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两岸关系原则。[1]2008年5月,在“胡吴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两岸关系箴言。[2]两岸领导人关于两岸关系的认知交集将不断扩大。
福建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得到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肯定。2008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习近平表示,赞同福建提出建设“两个先行区”的思路,指出福建有条件成为对台工作的先行区。[3]
其实,关于两岸开展合作试验的设想在中国台湾政界也早有倡议和探讨。早在2006年,萧万长就指出,两岸共同市场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一步一步实现,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则可作为共同市场的最佳实验区。[4]对于中国大陆提出的海峡西岸和平合作试验区,他认为,通过规划闽、台地区多元交流,有助于建立两岸制度性交流及长期经济的整合。[5]2006年,中国台湾金门县长李炷烽提出金门作为“一国两制试验区”构想,其实质则是强调了在金门与厦门之间的紧密合作。[6]2008年,马英九提出的“两门”(金门、厦门)、“三作用”(和解之门、和平之门、合作之门),进一步使“金厦生活圈”设想成为操作性议题,将对“两门”形成实质性的融合效应。[7]
两岸交流合作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所系、共同利益所在。两岸有利的政治环境变化趋势,为海西对台合作新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治背景与机遇。
二 发展目标与阶段
(一)发展目标
创建海西对台合作新区的总体目标是:从全国区域发展布局和和平统一祖国大局出发,以中央对台方针政策为指导,在对台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对台合作新区这一实体平台,全面加快闽台合作和各项交流,使海西成为两岸紧密型经贸合作区域,进而推进环海峡经济区的形成与发展。
(二)发展阶段
海西对台合作新区是构建环海峡经济区的重要阶段性战略步骤,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两岸共同市场以至两岸共同体的实现。总体来说,海西对台新区发展可以分解为重点突破、稳健延伸、积极拓展、全面发展等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它们构成一个渐进上升的过程,从而显现出两岸全面合作交流的发展路径和愿景,见图6-1所示。
图6-1 海西对台合作新区发展路径阶梯
当务之急,需要在海西核心地区,即厦门、福州两个区域设立对台合作新区,实施“重点突破”战略,启动实质性紧密合作关系。本文以此为基点,对这一战略阶段的对台合作新区建设方案进行探讨。
三 区域范围界定
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和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地处福建省的南部和中部,分别对应台湾岛西海岸南部的高雄地区和北部台北地区。其中,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中的厦门与金门距离最近,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中的平潭与台湾本岛距离最短,见图6-2所示。
图6-2 厦门湾、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地理区位
1.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
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是指包括厦门市、漳州龙海市在内的区域,区域概况与范围规划,详见表6-1和图6-3所示。
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面积为2697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246.87万人,GDP为1597.69亿元。
表6-1 厦门对台合作新区规划区域概况(2007)
图6-3 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规划范围图
2.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
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是指包括福州市区、罗源县、连江县、长乐市、福清市、平潭县在内的区域,区域概况与范围规划,详见表6-2和图6-4所示。
表6-2 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规划区域概况(2007)
图6-4 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规划范围图
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面积为6268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500.37万人,GDP约为1750.86亿元。
四 战略意义
加快推进厦门湾对台合作新区和闽江口对台合作新区建设,既关系到福建自身的发展,也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