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行政管理改革和服务创新,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精神为指引,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整合政务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公开数据库,完善决策监督考核机制,实现了在建设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重大跨越。
一 完善决策督查考核机制,确保政务公开科学、规范、有序进行
青岛市政务公开工作是在集成化技术、集群化应用、集约化发展的电子政务模式支撑下,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实现的。这种模式的形成和资源整合的实现,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行政督查机制。2008年,市政府决定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青岛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挂青岛市信息公开办公室的牌子,根据市政府办公厅的委托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承担政府信息公开的推进、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2008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就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和原则、公开的主要内容、监督与检查、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专项部署。
为保证各项决策落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市电子政务办公室建立了联合督查机制,开展定期和专项督查。2006年以来,围绕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先后开展十余次检查和督查。目前正在推进的政务公开电子监察,与市审批服务大厅电子监察紧密结合,由市监察局实施全程监督。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又决定将网上政务公开纳入部门考核。这些措施,增强了部门的紧迫感和主动性,成为青岛市政务公开工作最有效的保障机制。
二 发挥电子政务的重大推动优势,打造政务公开集中统一的基础平台
青岛电子政务的优势在于:探索形成了以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管理体制、统一建网全市共用的GNSP(Government Network Services Provider)网络运管模式、集中资源全市共享的GASP(Government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应用模式、集中统一建设共享基础平台,承载部门应用层开发和运行的PSSP(Platform-sharing Services Provider)共享平台服务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电子政务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
(一)“861”核心技术体系为政务公开提供了一体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目前,青岛市初步形成了由八个平台、六个中心、一套资源目录构成的“861”技术体系,即打造网络平台、安全平台、公共服务门户平台、基础办公服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流程管理服务平台、多媒体协作平台和知识管理服务八个平台,建设应用服务中心、信息交换中心、政务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服务中心、容灾备份中心和认证授权中心六个功能中心,构建了全市机关统一的组织机构、人员角色、信息资源、应用服务资源、权限控制信息的管理服务目录体系,为青岛市施政创新、提升行政能力、推进政务公开提供了一体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二)大一统的协同办公环境为推行联合办公和“一站式”政务公开解决了瓶颈难题
按照“内部一网式办公”支撑“对外一站式服务”的思路,青岛市在建设全市三级机关统一互联、具有近万用户政务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型、综合、通用、多媒体、多功能一体化的基础办公平台——金宏电子政务集群系统,历时10年坚持不懈地在全市机关推广应用。目前,市委、市政府的公文、信息、督查、考核、会议、信访、接待、议案等各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处理;全市三级机关之间公文、信息全部实现网上传输;12个区市和80多个部门在统一网络平台上、使用同一软件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形成了全市大一统的一网式协同办公环境,极大地促进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为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这一电子政务瓶颈难题,向社会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实现了根本突破。
三 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构建“一站式”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体系
早在1998年,青岛市就开通了市政府面向公众服务的门户网站——青岛政务网,并一直作为全市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