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
信用信息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灵魂。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信用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践约能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等;狭义信用,则是指受信方向授信方在特定时间内所做的付款或还款承诺的兑现能力(也包括对各类经济合同的履约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人无信不立”的说法,诚信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准则;在西方国家,有“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的谚语,信用已成为经济活动中十分重要的规则。在市场经济中,对信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市场主体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整,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 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一)加快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同时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市场条件下,信用属于市场经济范畴,信用产品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这种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支撑着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凡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市场经济型国家,其市场的主交易形态都会转变为以信用交易为主导的形态,从而进入“信用经济时代”。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达到2456美元,观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一步步地迈进“信用经济”的门槛。
在信用经济时代,由于信用关系遍布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信用关系是否规范,信用活动是否有序,对于经济社会能否顺利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2008年在我国发生的由三鹿集团引发的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国奶制品企业严重的信用缺失,给中国的奶制品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而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则是由于美国社会对于信用的过度使用,加之次级抵押贷款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各相关主体对信用风险认识和监管不足而导致的,这次危机不仅给美国,也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带来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重大的市场影响。由此可见,无论信用缺失还是信用膨胀,都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引发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信用体系建设初期,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无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广告、合同欺诈、企业三角债、银行呆坏账等问题层出不穷。据加拿大《格瑞贝斯环球财经报道》杂志等有关媒体报道,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造成的损失已占到中国GDP的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中国每年财政收入的37%。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信用缺失或信用行为不当,不仅造成了经济关系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而且败坏社会风气,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快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加快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体现
加快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问题已是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关注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来,从中央领导到人大、政协“两会”代表,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报告,都对解决我国诚信和信用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反复强调。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了推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