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8月 |
一 2010年开放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是钦州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自治区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重大项目加快建成、重要平台加快见效这一目标,以“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为引擎,以“攻坚、服务、收获”为主线,开拓进取,干事创业,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完成了四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事、大事。一是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成为全区仅有的两个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城市之一;二是钦州港口岸扩大对外开放,新增开放岸线28公里、泊位98个;三是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标志性工程中石油千万吨炼油厂、金桂林浆纸制浆工程建成投产;四是滨海新城建设全面启动。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七大突破。一是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04.18亿元,增长18%,增速创“十一五”时期最高水平;二是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58.37亿元,增长53.5%;三是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93.59亿元,增长63.3%;四是港口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达到3022万吨,净增100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是2009年的2.5倍,跃居全区沿海港口首位;五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进国内资金39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总量位居全区前三位;六是“引金入钦”实现新突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6.15亿元,贷款余额326.5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8%和29.7%,增速位居全区前列;七是征地拆迁实现了公寓式安置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新突破。
这些好事、大事的完成,新突破的取得,主要源于采取了以下六方面的措施。
(一)抓项目促投资,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建立完善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投资和项目建设定期会商制度,推行联合集中审批常态化,组织项目集中开竣工,抽调精干力量开展征地拆迁攻坚活动,促进项目落地和建设。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72个,同比增加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2个,同比增加24个。全年集中开竣工项目161个,总投资578亿元。争取自治区追加建设用地指标21428亩,相当于年初下达指标的3.8倍。
(二)抓攻坚重服务,促进临港产业加快崛起
全力做好中石油1.2公里环境敏感区居民搬迁,积极协调解决林浆纸一体化项目银团贷款闭合问题,确保了两大项目竣工投产。国内最大的锰矿烧结和缫丝项目东方资源60万吨锰烧结、灵山桂合丝业等相继建成投产。中粮120万吨大豆加工等项目加快建设,引进了中海洋300万吨沥青、阿帕奇电动汽车、香港锐丰钒钛铁等一批产业项目。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家,其中县域工业企业占了8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3.31亿元,同比增长78.9%。
(三)建通道畅物流,加快建设南方亿吨大港
推进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建设,加快构建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南宁至钦州等七条铁路和钦州港至六景等两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大力培育集装箱物流,加密和开通通往香港、台北、海防等地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全面推行口岸联检部门“一站式”服务,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5亿吨大港的规划研究。基本完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划。
(四)改风貌造新城,加快建设宜商宜居城市
高标准完成11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规划和茅尾海综合整治规划,启动45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开发建设,规划建设保税港区新城,开工建设钦州港行政商务中心。加快以“一环六横六纵七通道”为重点的城市路网建设,体育场馆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开展宾馆升星改造,加快推进管网、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市区客运三轮车整治优化工作;深化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积极参与市容“南珠杯”竞赛;实施“园林生活十年计划”和城乡风貌改造。加快灵山县城、浦北县城和钦南区、钦北区行政中心区域的新城建设,推动重点街区、重点城镇规划建设。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5%。
(五)稳三农活商贸,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认真落实种粮、良种、农机具购买、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实现总产109万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7万亩。抓好大宗农产品的流通服务工作,荔枝、龙眼、香蕉、马铃薯等大宗农产品实现顺产畅销。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效防止了大的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