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
经济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这一问题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失衡,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主要矛盾。因此,研究世界经济失衡,核心是要研究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这对新旧力量如何演变发展,即使研究个别大国失衡,也须在此框架下进行。两者之间经济结构失衡状况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这种失衡如何发展演变?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分析这些问题,对于解决世界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采取实证方法,对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失衡表现、演变和根源进行研究。新兴经济体选择了31个国家(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东亚和南亚(12个):孟加拉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欧洲(6个):捷克共和国、希腊、匈牙利、波兰、俄罗斯、土耳其;美洲(7个):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中东和非洲(6个):埃及、伊朗、以色列、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和南非。发达经济体以OECD为研究对象,去掉了其中的捷克共和国、希腊、匈牙利、韩国、墨西哥、波兰、土耳其等7个新兴国家。本文数据来自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
一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结构失衡表现
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经济结构失衡,既表现为两者各自内部经济关系的失衡,也表现为两者经济关系之间的失衡。
两者在储蓄和消费上失衡。20世纪70年代初,新兴经济体的消费率为77.6%,高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75.82%);储蓄率为21.05%,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23.17%)。但伴随着经济发展,情况出现逆转,新兴经济体的消费率逐步下降,储蓄率逐步上升;与之相反,发达经济体却是消费率稳步提高,储蓄率稳步下降,这种态势在进入新世纪后趋于加速,到2006年金融危机爆发前,新兴经济体的消费率为66.51%,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80.49%);储蓄率为32.65%,却高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18.91%)。中国和美国情况对比更鲜明,在消费率上,中国从70.7%下降到47.59%;美国从80.87%上升到86.2%;在储蓄率上,中国从28.47%上升到54.8%;美国从18.09%下降到13.7%。这表明,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通过降低消费,把更多生产成果投入到再生产中去,但发达经济体则与之相反。
两者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失衡。从1971年到2006年,发达经济体工业增加值占比从37.91%下降到25.5%,服务业从57.38%上升到73.1%;新兴经济体工业增加值占比从34.22%缓慢波动上升到38.96%,服务业从40.51%上升到52.40%。发达经济体走上一条彻底的服务化道路,导致其实体产业发展不足;而新兴经济体主要是通过承接发达经济体工业转移,走以工业化为主的道路,尽管服务业在20世纪70~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到9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受到抑制。
两者在贸易方面失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经济体,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明显加大,尤其是90年代之后,这种态势越发明显,速度越发加快。从70年代到90年代,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外贸依存度分别从22.43%、25.63%上升到42.89%、36.18%,增长平缓;90年代以后,两者外贸依存度增长明显加快,尤其是新兴经济体更快,到2006年,两者外贸依存度分别为77.05%、51.35%。而且随着经济交往更加密切,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贸易关系发生了逆转:新兴经济体从70年代初的贸易逆差,变为贸易顺差;而发达经济体则由顺差变为逆差,而且差值越来越大。到2006年,新兴经济体外贸顺差占GDP比重达4.8%,中国达7.86%;而发达经济体为-1.47%,美国高达-8.3%。
总的来看,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结构失衡涉及两者经济增长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是一种全面的多层次的失衡。
二 失衡演变分析
这种失衡是如何演变和加剧的?这主要归于两方面因素,一个是起因,即追求经济增长;一个是环境或者条件,即经济全球化发展。也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各自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前者以工业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取向,后者以服务化和强调消费为取向,导致两者之间经济结构失衡,并且失衡状况不断加剧。
为了证实这种观点,下面建立一个实证模型,由新兴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组成。两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