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自1999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十年来成效显著。通过十年来的实践,西北五省区抓住历史机遇,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国家支持和开展地区合作,西北地区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保护,对全国经济十年的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功不可没,西北地区的发展潜力得到彰显,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自主创新道路。可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10年,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今后10年将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站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推进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西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成就、经验与教训,展望其发展趋势,对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西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成效评估
西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一)工业生产增速加快,经济高速增长
西部大开发实施十年以来,西北五省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4068.0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553.6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西北五省区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来看,陕西领跑,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021.53亿元;新疆第二,为5418.81亿元;甘肃第三,为4119.46亿元(见表1)。
表1 西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GDP变化
2010年,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17.46%。其中,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9.51亿元,增长19.7%;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6%;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宁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5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青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见图1)。
图1 2010年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二)投资保持高位运行,西北基础建设成绩斐然
1999年,西北地区全社会建设总规模为1715.2亿元,2009年,全社会建设总规模为37216.9亿元。年均增长32.27%,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西北地区全社会建设总规模分别是,陕西17096.7亿元,甘肃6319.0亿元,青海3045.1亿元,宁夏3297.9亿元,新疆7458.3亿元(见表2)。
表2 西北地区全社会建设总规模变化比较
截至2010年底,国家于西北地区在交通干线、水利枢纽、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通信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人畜饮水、沼气利用、节水灌溉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西部开发重点工程上,总投资超过万亿元。在投资拉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年来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快速推进。
(三)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夯实西部经济基础
2000年,西北地区财政收入为476.58亿元,2009年,西北地区财政收入总量上升至3092.9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18%(见图2)。从总量上看,2009年,财政收入列前三名的是陕西(1391.13亿元)、甘肃(603.98亿元)、青海(597.42亿元)。为支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西北地区的转移支付规模,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农、林、水利项目,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事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保、公检法司设施建设等,并适当提高对西北地区项目补助比例。
图2 西北地区财政收入与增长率变化
(四)人均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伴随国家对低收入人群收入标准的提高和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保制度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西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0年,西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500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533元;2010年,西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45.30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2.054元。从总量上看,陕西(15695亿元,4105亿元)、宁夏(15344亿元,4674.89亿元)、青海(13854.99亿元,3862.68亿元)分列西北地区前三名。这些表明,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五)消费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