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社会事业是指与经济活动相对应的、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文化体育等领域。2011年,甘肃省充分利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国家30个部委相继出台的进一步支持和促进甘肃发展的政策机遇,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省社会事业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社会事业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不同以往的显著成就。
一 2011年甘肃省社会事业发展的环境
(一)社会事业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程度。甘肃省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经济总量小、社会事业落后,民生问题突出。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十一五”期间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投资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的加快实施,全省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方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23.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53.6亿元,年均增长23.4%。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482元增加到2010年的1343元。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了410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700亿元大关,达745.3亿元,增长24%。预计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以上。据统计,2011年第一季度,甘肃省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已经达到9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4.7亿元,增长34.33%。由于财政收入的增加,近年来,甘肃省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逐年大幅度增长。2009年,全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达到205.17亿元、87.03亿元和199.7亿元,分别增长12.16%、49.23%和29.93%。2010年,全省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达到227.9亿元、100.3亿元、272.7亿元、29.5亿元。2011年,全省本级预算总支出为298.46亿元,其中交通、公共服务、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占前四位,全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达26.6亿元,增长33.7%,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发展支出14.3亿元,增长35.5%,保障性住房建设支出13.2亿元,增长25%,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的支出4.9亿元,增长22.2%;一般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28.4亿元,增长12.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4亿元,增加2.3亿元。[1]全省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为社会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会事业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二)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大
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是推动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双重欠发达,社会事业发展的经济支撑能力弱。为了促进甘肃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及民政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等30个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促进甘肃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以支持甘肃省社会事业发展的特殊政策最为明显。随着国家支持甘肃省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目标从模糊到具体的转变、政策措施从抽象原则到实用和可操作性的转变、政策支持层次从部门政策到国家政策的转变,国家财政对甘肃省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时期国家对甘肃省的资金补助累计达到3546亿元,年均递增27%。仅2010年国家补助甘肃省的各类资金就突破了千亿元大关,达到1023亿元,比2009年增加138亿元,增长15.6%。其中中央财政对甘肃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4.1亿元,对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的补助达到3.4亿元。此外,2010年甘肃省共争取到中央资金20.69亿元,重点实施了160多个教育项目、600多个卫生项目。2011年,中央财政补助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计划达15.7万户,建筑节能示范户1.1万户,总补助资金9.64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中央财政已累计下拨甘肃省医改补助资金1717亿元。随着国家及各部委支持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长期制约甘肃省社会事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将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甘肃省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区域社会事业发展空间拓展和需求增长的基本前提。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