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能源紧张是当今最突出的全球性问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既是我国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突破口,又是优化我国能源和经济结构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发展新能源产业,甘肃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自2009年全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在甘肃全面开工建设以来,以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已成为甘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 甘肃新能源的资源状况
甘肃深居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状况,赋予甘肃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甘肃具有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太阳能基地的良好条件,2010年,甘肃酒泉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新能源产业城市。
1.风能资源
甘肃有效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5位。风能丰富区主要为北纬40°以北地区(见图1),可利用区为河西走廊南部和省内其他北纬40°以上山口地区,年有效风能储量在500千瓦时/平方米以上,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在100瓦/平方米左右,有效风速时数在4500小时左右。其中,酒泉市瓜州县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市、阿克塞县、金塔县和肃北县马鬃山镇等地区的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且地域辽阔,具有气候条件好、场址面积大且不占耕地、交通运输方便等优势和特点,建设大型风电基地的条件良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图1 甘肃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图(单位:瓦/平方米)
2.太阳能资源
甘肃年太阳总辐射量约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分布趋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其中河西地区是甘肃太阳能丰富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800~6400兆焦/平方米,比中国同纬度东部地区多700~10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多数为沙漠、戈壁及未利用荒地,地势平坦开阔,布局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基础条件非常优越,已被国家确定为中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示范基地。
3.生物质能资源
甘肃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家畜粪便、农产品加工剩余物、能源作物、林木质综合剩余物和能源林、城镇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等。全省农作物秸秆总产量为1275万吨,可作为能源使用的秸秆量为534万吨(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折合267万吨标准煤;全省可作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为2700万吨,折合270万吨标准煤。初步统计,每年全省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可折合830万吨标准煤。其中,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主要集中在张掖、武威、定西、庆阳、天水、平凉、陇南和甘南地区;林木和薪柴主要集中在陇南和甘南林区。
4.区位优势
甘肃处于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都比较富集的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中心地带,国家规划的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场中,有4个在以酒泉为中心的800公里半径之内,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有效发挥对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相比西北其他省区而言,甘肃工业基础相对雄厚,制造业体系相对完善,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可以有效发挥产业的集聚辐射效应,支撑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的有序高效发展;甘肃还具有联络新疆、青海、西藏、宁夏、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战略任务,借助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西北各民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 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新能源产业,甘肃综合优势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是全国开发新能源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2006年,甘肃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打造西部陆上三峡”的发展战略,并按照“积极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有序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继续推广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建筑应用,加快核电站前期建设工作,以规模化建设带动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积极推动全省新能源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010年,国家明确提出在甘肃建设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新能源产业成为国家新兴战略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到2015年,甘肃在河西地区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并带动以风电、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和以核燃料的浓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