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在由城市节点、城市群带动国家非均衡发展的区域战略指导下,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建立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环渤海湾经济区,发展到现在已颇具影响,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就是其典型代表。近年来,国家在西南地区重点发展了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在西北地区重点发展了位置偏东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但在西北地区的西部、中部广大区域是无经济区的空白,形成了一个“政策洼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梯度推进,在西部地区的中西部需要也必然会形成一个与之相应的增长极,在中西部增长极的理论研究与区域竞合中,以兰州、西宁、银川为中心所组成的“西兰银”经济区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呈现出从学者讨论范畴逐步变为政府行为进而成为国家战略的趋势。
一 西兰银经济区的范围划分与基本情况
在研究西兰银经济区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西兰银经济区的空间范围以及经济区的基本情况。“西兰银”经济区,是指以兰州、西宁、银川三个城市为核心,沿黄河上游布局的广大经济区域,是沿黄经济地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地带的交汇区域,它是由若干城市组成的一个经济联合体或经济圈,是中国西部除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之外最重要的经济区域。
根据国内外经济区划分原则以及我国学者在具体经济区划分中所运用的依据,西兰银经济区的划分遵循以下原则:地理空间连片;保持县及县以上行政单元的相对完整性;以一个或数个大型城市为核心,形成经济中心一腹地关系;面临的发展环境相似,有共同的政策环境或发展问题、目标;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结合;有经济联系和产业分工;形成交通网络。根据上述原则,通过综合考虑经济区的地理位置、经济流向、发展水平、交通干线走向等因素,西兰银经济区的区域范围应包括:以兰州、西宁、银川三个城市为核心,沿黄河上游布局的广大经济区域,即青海东、西部地区(包括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格尔木市),甘肃中部地区(包括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宁夏中北部地区(包括银川市、中卫市、吴忠市和石嘴山市)。
西兰银经济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处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区域面积25.2万平方公里,占甘青宁三省区面积的20.9%、西部的3.7%;2009年,经济区总人口1493万人(户籍人口),占三省区总人口的44%、西部的4.6%;地区生产总值3370.1亿元,占三省区生产总值的58%、西部的5%;地方财政收入达252.4亿元,占青、甘、宁三省区地方财政总收入的51.3%(见表1)。
表1 2009年西兰银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兰州、西宁、银川三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资源开发与初级产品加工业、基础民用工业、军事工业和重加工业为主体的庞大的工业生产基础,使三市拥有较强的科技研发优势和生产重大装备及基础件的优势,这些工业生产能力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战略中进行进口替代和产业升级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经济区经济规模初步形成,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西兰银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3370.1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加工、盐湖化工、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近年来,该区域内相继建成了一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建设逐见成效,公路、铁路、航空建设稳步推进,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17.1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区内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200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433.3元和4569.8元。同时经济区内拥有兰州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相对集中,是国家能源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后发优势明显。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西部地区依然是我国区域经济四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