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2011年,“十二五”规划起步,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省上下抢抓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困难,继续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集聚区建设,培育优势企业,引导企业和产业集聚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全省工业经济延续了2010年11月份以来回升向好的态势,生产稳中加快,质量稳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凸显,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十二五”规划实现了良好开局。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需要积极应对。
一 河南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全年低开高走,稳步回升
2011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速低开高走,呈稳步回升态势。除2月份外,当月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在18%以上,6月份以来已连续7个月处于20%以上的快速运行区间。2011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9.6%,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2.8个、1.7个和0.2个百分点。
2.增速在全国及中部6省的位次前移
2011年以来,河南工业累计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高出幅度由上半年的3.6个百分点扩大到全年的5.7个百分点,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半年的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在中部6省的位次从上半年的倒数第1位上升至全年的第4位,与中部地区其余省份的差距不断缩小。
3.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2011年,全省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759.83亿元,同比增长35.9%,增幅高出2010年6.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066.13亿元,同比增长32.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资产总额28458.71亿元,同比增长26.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净资产13188.29亿元,增长33.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7个百分点。反映全省工业经济赢利能力的总资产贡献率为25.5%,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反映资金利用效率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为4.33次/年,同比加快0.30次/年。反映经营风险的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53.7%,同比优化2.2个百分点。反映产销衔接水平的产品销售率为98.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4.工业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
在工业增速持续提升的同时,全省工业结构调整也呈现积极变化。一是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比重明显上升。2011年,全省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55.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2011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改变了自2003年以来持续多年在3%~4%区间内徘徊的局面,达到5.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六大高载能行业比重明显下降。2011年,全省六大高载能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40.7%,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
二 工业增速不断提升的主要动因
2011年,在全国工业增速从7月开始下行,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份从4月开始回落的大环境下,河南省工业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其中虽有能源原材料大省传导滞后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河南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坚决,实施政策措施扎实,需求拉动强劲,新增产能迅速扩张,高成长性产业步伐加快,要素保障总体满足需求,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跨越发展的能量持续积蓄,带动了工业生产的稳步提升。
1.各种政策和措施带来的积极效应不断释放
2011年初,河南把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八项举措”之一,研究出台了《河南省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专项工作方案》,提出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转型升级项目为抓手,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以新能源汽车、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的先导产业。9月份,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从国家层面对中原经济区促进全国区域的协调发展以及推动国家整个现代化进程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支持河南抢抓产业转移机遇,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带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使2011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