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3月 |
2011年,由食品、工资、输入等成本端推动的各类价格普遍上涨,导致河南CPI整体高位运行。与2010年同期相比,1~11月平均全省CPI上涨5.8%,全年上涨5.6%。全省各月CPI高位运行,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2012年,影响河南CPI上涨与下降的因素并存,总体预计仍呈现上涨之势,但涨幅将会出现回落,低于2011年,预计全年全省CPI涨幅在4%左右。
一 2011年CPI上涨5.6%
1.各月CPI变化的特点
(1)CPI高位运行,各月走势呈现“∧”型趋势。2011年初,河南CPI就大幅上涨,并且一直高位运行。全省各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逐月攀升,至6月份达到顶峰,从7月开始发生转折,然后出现小幅回落趋势,全年各月呈现出“∧”型趋势。与2010年同期相比,1~12月各月涨幅分别为5.3%、5.2%、5.9%、5.6%、5.8%、7.2%、7.1%、6.3%、6.1%、5.2%、3.8%和4.1%,全年上涨5.6%(见图1)。
图1 2011年全省CPI各月走势
(2)CPI八大类价格普遍上涨。从构成CPI的八个大类来观察,近年来,其中的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等工业产品类价格通常是下降的,其他类别的价格则是上升的,即不同类别的价格有升有降,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而2011年各个类别都普遍上涨,这是多年来所罕见的。其中:食品类(前11个月累计平均同比,下同)涨8.3%,烟酒及用品类涨4.3%,衣着类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2.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涨0.9%,居住类涨2.2%(见图2)。
图2 2011年全省CPI八大类各月变化情况
(3)食品价格涨幅凸显“领头雁”作用。从CPI内部结构变动的特点进一步观察分析,能够明显地看出,食品价格涨幅凸显“领头雁”作用,对全省CPI总的影响也比较大。与2010年同期相比,全省1~11月食品类价格平均上涨8.3%,涨幅在八大类中居首,同时也成为拉动河南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2.2011年CPI是全省改革开放以来第6波上涨的顶峰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全省CPI经历了6波大幅上涨。2011年的高位运行,位居第6波大幅上涨的高峰。
(1)第1波是1978~1980年,CPI由“绝对”稳定步入小幅上涨。在这波CPI变动中,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由“绝对”稳定步入小幅上涨期。众所周知,1978年以前,全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物价“绝对”稳定。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为了搞活经济,国家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放宽了市场价格管制,以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为先导,拉开了市场价格改革的帷幕,CPI开始小幅上涨。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各年与上年相比,1978年微涨0.1%,1980年涨幅达到峰值的4.6%。同时,河南经济也开始快速发展。
(2)第2波是1981~1989年,CPI由小幅上涨进入“暴涨”。在这波CPI变动中,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由小幅上涨期进入“暴涨”期。这一期间,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建设投入增加,市场物价改革进一步深入。1985年放开了蔬菜市场价格,CPI出现了两位数上涨,变动由小幅上涨期进入“暴涨”期,改革以来第一次出现了通货膨胀。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各年与上年相比,1981~1989各年的涨幅分别为:1.4%、1.4%、1.6%、0.8%、4.6%、5.5%、6.3%,1988年达到峰值的19.4%,次年回落到18.3%。
(3)第3波是1990~1997年,CPI上涨幅度大,高位运行时间长。这波CPI变动中,全省居民消费价格“翻番”上涨。这一期间,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建设投资加速,公务员工资提高,市场物价改革再度深入,CPI变动更是“翻番”上涨,通胀凸显。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各年与上年相比,1990~1992年各年涨幅分别为:0.7%、2.5%、5.4%,1993年涨幅第一次扩大到两位数的10.4%,1994年涨幅达到峰值的25.2%,1995年涨幅开始回落到16.5%,1996年涨幅进一步回落到10.5%,1997年涨幅更进一步回落至3.5%。这一波CPI变动不仅涨幅大,而且高位运行时间长。
(4)第4波是1998~2005年,CPI又调整到小幅上涨。在这波CPI变动中,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又调整到小幅上涨。这一期间,过热的基本建设投资开始降温,经济增速放缓,外出务工农民减少,市场供求紧张,物价开始了长达3年的下降调整,然后缓慢上涨,最终进入通货膨胀的边沿。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各年与上年相比,1998~2005年各年的变动情况是,前3年下降,降幅分别为:2.5%、3.1%和0.8%,2000年后开始回升,各年涨幅分别为:0.7%、0.1%、1.6%,2004年涨至峰值的5.4%,2005年回落至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