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就业格局变化与存在问题

    作者:张车伟 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摘要: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就业格局往往会发生两个重要转变,一个是从农业主导的就业转变为非农业主导的就业,另一个是从以自雇就业为主向以受雇就业为主的转变。如果两个转变是同步的,则社会发展就步入健康轨道;如果不同步,就会带来严重的发展问题。通过观察和分析中国就业格局所发生的上述两个转变,本文发现中国就业的非农化趋势较快,而就业雇员化趋势却相对较慢,这意味着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转化为受雇的公司化就业,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城镇后只能从事非正规的自雇就业,这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突出的就业矛盾和问题。提高就业的雇员化程度因而是中国今后最重要的发展任务。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two transitions in employment pattern generally take place: one is the transition from dominance of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to dominance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the other is the transition from dominance of self-employment to dominance of waged-employment If the two processes are coordinated each other, the development will be smooth, and otherwise it will be a problem.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n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pattern in China,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trend toward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s faster than that towards waged-employment, which suggests that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migrants have not been employed as waged-workers, and their employment status of self-employment have just changed from agriculture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This is a severe problem existing in Chinas employment, and needs to be addressed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变所带来的就业格局变化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动力。观察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在一个国家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先进、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就业格局必然会发生两个根本转变:一是从农业主导的就业转变为非农业主导的就业;二是从以自雇就业为主向以受雇就业为主的转变。

    在就业格局转变的过程中,如果两个过程是同步的,则社会发展就步入健康轨道,如果二者不同步,就会带来社会发展的问题。具体来看,如果就业在非农化的过程中不能同时实现雇员化,社会发展就会出现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时间发展仍然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步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格局变化的两个转变不同步,就业雇员化严重滞后于非农化,从而使得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者只能在城镇从事自我雇佣的非正规工作,滋生严重社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一 就业格局变化的非农化趋势

    中国曾经是农业就业主导的国家,生产和生活方式也相对落后。但今天的中国情况已发生根本性转变。随着农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以农业为主导的就业格局已经转变为非农业主导;与此同时,就业的雇员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大量自雇就业被公司化的受雇就业所代替,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正行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轨道之中。

    中国就业格局正在发生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就业的非农化趋势。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当然也是就业人数最多的国家。截止到2010年,中国就业总数为7.61亿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79亿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18亿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63亿人,第一产业依然是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如果把第一产业看成农业,第二、第三产业称为非农产业,那么,可以看出,中国就业格局已经从农业主导转变为非农业主导,截止到2010年,非农业就业比重达到63.3%,而农业就业比重下降到只有36.7%。

    当然,中国过去是一个农业国,就业也主要以农业为主,1978年时农业就业占比70.5%,非农业就业占比只有29.5%。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农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在1997年非农就业比重第一次超过农业就业比重,在此之后的5~6年时间中,非农业就业和农业就业占比基本上处于大致相等的状况;2003年后,非农业就业比重出现较快增长,就业非农化趋势加快(见图13-1)。

    图13-1 就业格局变化的非农化趋势

    中国就业的非农化趋势来自两个方面的推动,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到城镇就业带来的推动,另一个是农村劳动力通过在本地非农就业的推动。

    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就业非农化的最主要推动力。随着快速城镇化,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中国已经从一个农村人口占主导的国家转变为城镇人口占主导的国家,目前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不过,从就业来看,农村地区就业总数依然超过城镇地区,截止到2010年,农村就业总量为4.14亿,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为54.4%,城镇就业总量为3.47亿,占全国就业比重为45.6%。为什么在城镇人口已经占多数的情况下,城镇就业却在数量上低于农村就业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人口在劳动参与率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农村人口劳动参与率高于城镇人口,所以,在农村人口数量已经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农村就业人口仍然从数量上高于城镇。例如,2009年,城镇劳动参与率为61.5%,而农村劳动参与率高达81%,二者相差近20个百分点,这就决定了人口和就业在城乡之间分布的差异。总的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进而就业的非农化率也不断提高(参见图13-2)。

    图13-2 城镇化和就业非农化

    农村劳动力在本地的非农化就业,也是推动就业非农化的重要力量。我们知道,农业就业一定是发生在农村,但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并非所有的农村就业都属于农业就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就业形态不断分化,越来越多的非农业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农村就业反而呈现出非农化的趋势和特点。

    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统计数据,农村地区就业被划分为这样几种类型:第一产业就业(农业就业)、乡镇企业就业、私营企业就业和个体就业。很显然,上述的划分可以进一步被归纳为农业就业和非农业就业两大类。第一